第135章 [三更]135(第2/3頁)

劉徹看了劉談一眼幹脆說道:“既然如此,那便將並州和涼州一並作封地為北境國,封五皇子為北境王。”

劉談聽後頓時愣住,並不是因為劉徹真的把西涼,也就是如今的涼州給了他,最主要的是連並州一起給了他!

從輿圖上來看的話基本上就是將後世的整個內蒙古都給了他當封地!

這地方可也太大了一些。

劉談有些不安說道:“這……這是不是太大了?”

一旁的劉據立刻說道:“不大,那地方地廣人稀,不過九十多萬人口。”

不過……九十多萬……

劉談再一次覺得自己沒見過世面,九十多萬啊……一瞬間他就覺得亞歷山大,這要怎麽管?

他咽了口口水,難得有些退縮,之前他只想著去了封地就自由了,甚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卻從來沒有想過他是要負責這麽多人的生死存亡。

不過很快他忽然想到,就算他想負責也要看國相讓不讓才對。

到了這個時候,劉徹已經將諸侯國的權力基本上都抓在手上了,諸侯國國內事務都是由國相處理,很重要的禦史大夫也是由朝廷指派。

至於下面的官員雖然可以自由任免,但實際上就算任免了又怎麽樣呢?國相地位堅不可摧啊,那些人就算一開始對諸侯王心存感激,到最後也會向國相倒戈。

這麽說吧,國相幹得好了,說不定以後是能夠升遷到朝廷的,國相雖然說是相,但實際上俸祿兩千石,真要對比的話也就是九卿副手這個級別,還是有升遷之路的。

若是能入了國相的眼,屆時帶到長安比什麽不強?

所以現在的諸侯王實際上唯一的權利就是跟國相要稅,畢竟封地的稅收都是他們的,別的就……自己一邊玩去吧。

這也是劉談非要選朔方州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這地方偏僻啊,還危險,一般人都不愛去,會跟著他去的人如果有能力那就是被排擠的,劉談可以想辦法施恩收伏,如果沒有能力那就更好說了,想要架空他還不容易嗎?

更甚至沒有能力的人或許會更想投靠他也說不定。

不過,不管怎麽說,封地他自己求來了,以後是好是壞都要自己擔著。

這一波過了之後才是進入正軌——任命國相和禦史大夫。

這個一般很少拿到朝會上來說,都是劉徹直接讓有關部門選合適的人,這其中就是查看履歷,然後找來談話,確認對方有這個意願並且方便,然後再將人名給報上來,最後劉徹選定。

現在當朝選,基本上就是劉徹給劉談設的最後一道坎。

如果沒有人願意的話,他也不介意出爾反爾。

君王擔社稷,皇子守國門,這句話聽上去的確很振奮人心,但誰的兒子誰心疼啊,大漢已經很強大,哪裏還需要他的兒子去冒險?

什麽?你說燕王的諸侯國也跟匈奴接壤?

寵愛的兒子跟不寵愛的兒子能一樣嗎?

劉徹一向都很雙標,到了劉談這裏是想辦法不讓他去,到了燕王劉旦那裏就是在兒子寫信訴苦的時候,則是直接發策文給劉旦,勉勵他鎮守邊陲,成為大漢的藩籬輔翼。

對於他這一點大家都已經很習慣了,所以當北境國國相這五個字擺在眼前的時候,許多人都面面相覷。

感動之後理性回歸,大家都不太想說話。

能參加小朝會的官職都不低,大部分人不會成為國相,而那小部分人不是自身有潛力就是背後有勢力,他們為之努力的是九卿的位置,所以也不會選擇去當諸侯國的國相,但是無論讓他們提名誰這都是在結仇啊。

有許多人之前早就聽到風聲要給五皇子和六皇子封王,甚至皇帝給五皇子選了齊地為封地都已經傳出來了,那個時候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爭一爭這個齊王國相的官職。

現在……都啞火了。

朝堂上一片安靜,大家都知道不該這麽不給五皇子面子,可也是真的張不了口。

劉徹看向劉談,剛想張口說沒有國相,不能就藩,讓他回去好好想想。

結果還沒張口,就看到有一個人突然站了起來。

劉徹擡眼看去發現居然是霍光。

霍光手執朝笏,對著劉徹行禮說道:“臣願隨北境王前往北境國。”

劉徹有些詫異地挑了挑眉,而劉談則驚了。

別說是他,就連劉據甚至其他大臣都有些震驚。

霍光是朝堂上特殊的存在,誰都知道雖然現在他只是奉車都尉,上次那麽大的功勞也只是給了個光祿大夫,但早晚會給個九卿部丞之類的官職,而未來九卿之位必然有他一席之地,甚至禦史大夫或者是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現在他說什麽?要去北境國當國相?

腦子沒問題吧?

劉徹問道:“你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