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四更]91(第2/2頁)

劉徹忽然嘆了口氣:“讓他去吧,朕倒要看看他能折騰出什麽花樣來。”

劉據看著劉徹,他明白為什麽劉徹會嘆氣,因為劉談就算有這樣的本事,大概也就這一次機會了,下一次應該不會有能勞動到他出使西域的事情。

諸侯王領兵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老劉家的諸侯王……一個賽一個的不安分,現在劉徹連諸侯國的事物都不敢讓諸侯王處理,都是直接指派國相,諸侯王基本上都是被架空的狀態,怎麽可能還讓諸侯王領兵?

想到這一點,劉據忽然就有些心情低落,他甚至想著如果能夠把劉談留在長安就好了,他想出去就讓他出去,封地的稅收也給他,這樣帶兵也沒關系,畢竟沒有基礎而且回來就在他的眼皮底下,有什麽好猜疑的呢。

只是劉據終究沒有說出來,只是沉默著點了點頭。

父子兩個都很沉默,然而他們大概是想不到劉談只是隨手點了一個地方,壓根就沒有想過劉談對於什麽地形地貌一點都不懂。

至於為什麽繡衣使者沒報上來……還不是因為劉談暗中警告別把帶有敢教日月換新天那兩句詩的對話給寫上去!

劉談的確不知道誰是繡衣使者,但他只需要下令聽到的人都不許隨便亂說,亂說的一律割舌頭送去當啞奴!

繡衣使者一琢磨就覺得這兩句詩好像是不太對,其實他們原本應該是報上去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鬼使神差的他們將這一段給抹了去,反正就算抹掉也不會讓前後因果變化顯得太突出。

就來抹掉之後,繡衣使者一想這是為了保自己的命啊,萬一上面覺得劉談不安分,要收拾他的話,五皇子肯定不會有什麽太大的事情,最多就是被踢到封地,但他這個一直跟著五皇子的繡衣使者就不定什麽下場了。

還是……別說了吧,等真有那個苗頭再送上去也來得及。

於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就這麽形成了。

劉談還不知道劉徹和劉據對他既抱有希望又希望他不要那麽出色,此時的他正在給新的城池設計下水走向。

說實話,這個年代的下水工程其實挺落後的。

當然分地方,未央宮的很高級,可一旦出了皇城範圍,長安城其他地方的下水就不怎麽樣,這也導致光鮮亮麗的長安城其實也有汙穢的一面,越富有的地區越是幹凈整潔,到了貧民區哪怕不是臭氣熏天那個氣味也讓人難以忍受。

其實這也是到了唐代中後期的時候長安不再作為唯一國都的原因之一,缺少排汙設施的城池,周圍還有村莊,生活汙水汙染地下水,時間長了就超過了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於是水質就開始變得不那麽好。

高官貴族自然是最先發現的,所以他們轉移到了洛陽,而平民百姓自然還留在長安。

哦,這都是劉談從別人嘴裏聽到的。

如今長安城的排汙都是排向了渭河,那麽大的城市想要改變是不太可能了,劉談也沒有那個魄力,所以他只能在新城這裏安排一下,至少讓近千人的吃喝拉撒不要出問題。

要知道西域的水資源可比長安的珍貴多了,這若是出現了汙染,那真是搬都不知道往哪裏搬的節奏。

只是劉談也不是土木工程或者水利專業的,對於汙水排放的設計並不太了解,唯一能有的就是他還記得當年看過的歷史資料,裏面有著各個朝代汙水排放示意圖,照貓畫虎其實也可以,不算困難。

唯一比較困難的就是那些示意圖大部分都是將汙水排到了河裏,而縱觀種花家所有有姓名的國家都城選址基本上周圍都會有一條河。

劉談這裏……有一條空河谷!

汙水排放到哪裏才能不汙染水源?

他思索了半天,最後覺得最好還是弄個沼氣池,這樣既能夠解決汙染問題,同時也能提供另外一種能源,否則在這戈壁之上,木柴是珍貴到不能再珍貴的物資,若是到了寒冷的時候沒有能夠取暖的資源,那就不是靠一身正氣就能抵禦的了。

沼氣池的設定也要遵循就近原則,如果在中原就要距離農田更近一些,不過這裏……有個屁的農田,所以只要是在周邊就行。

而因為沼氣的特殊性,運輸起來很困難,所以幹脆就設置在了城池外東南側五裏處。

在確定了沼氣池的位置之後,劉談就讓人先去挖一個坑,沼氣池的坑並不需要很大,甚至為了利用率高,沼氣池要遵循圓、小、淺三個原則。

派人出去之後,劉談就開始設計城池下水走向以及城池建築物的規劃。

結果絞盡腦汁的想了半天,剛畫到一半,江充匆匆跑過來興奮說道:“殿下,有金礦!”

劉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