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更]39(第2/3頁)

剛吃下去的早飯突然覺得不香了,他沒想壓榨勞動人民啊,但又不能說苗瑞他們做的錯,封建社會似乎就是這樣,尤其是還有著奴隸社會殘留的現在。

劉談只能心平氣和說道:“以後我不是明說需要著急要的東西,就不要這麽弄了,放心,不罰你們。”

本來劉徹也沒說什麽時候要,在他走之前給不就行了嘛。

掰著手指頭算算,朝廷跟大烏孫還要扯皮一下,怎麽迎親,大漢帶多少嫁妝過去,烏孫給多少聘禮。

不過雖然是烏孫求親,但也是大漢更希望和親,所以嫁妝肯定要比聘禮多的。

劉談想的就是在走之前讓他的事業步上正軌,爭取回來之後他就能成億萬富翁!

苗瑞立刻應了,旁邊的畢高還迎合說道:“殿下真是宅心仁厚。”

劉談心說宅心仁厚算不上,只是覺得沒必要。

不過當成品放到他面前的時候,他發現就算燒了之後他也分不清哪個是標準的熟料。

到最後只能用最笨的辦法,一個一個試!

說實話,那些啞奴再給這些不知道能不能說水泥的東西加水的時候,手都是抖的。

雖然昨天那一場聲勢浩大的噴蒸汽並沒有傷到人,但一方面是動靜太大,另外一方面就是人對於未知的東西總是充滿恐懼。

劉談看著他們那哆哆嗦嗦的樣子恨不得自己挽袖子上,然而他剛站起來就被苗瑞和畢高兩個人一人抱著一邊胳膊給生生按了下去。

劉談憋的臉都要紅了都沒掙脫開,只能承認自己是個戰五渣。

啞奴看到亭子裏的動靜以為自己被責怪了,慌慌忙忙將水倒了進去。

這一次倒是平和許多,並沒有再一次噴蒸汽,並且攪拌過後有一份已經非常像劉談曾經用過的水泥攪拌後的狀態了。

劉談連忙指著那一份問道:“這個是哪個窯燒出來的?有沒有記錄?”

苗瑞連忙讓人去問了一聲,得出來的答案就是——全靠工頭的經驗。

劉談聽後就說道:“給賞,以後就按照這個經驗來,唔,不行,還是得弄出標準化才行。”

水泥如果成功的話,以後肯定是需要大批量的,只靠著一個人哪兒行?就算他能招攬到再多的老手也不行啊,每個人的眼睛不一樣,只憑經驗判斷那可太容易出事情了。

所以必須有能夠承受更高溫度的溫度計才行。

溫度計倒是好說金屬鍛造的溫度比燒制水泥要高許多,起碼煉鋼就比燒制水泥要高五百度左右。

問題就在於一百度以上的溫度並不太好控制,當然也可以繼續用百度刻度的等分法弄出一個溫度計,只不過那個溫度計……得多大啊?

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設定溫度計的大小,窯爐裏用的就用比較大一點的,平日裏測量氣溫就用小一點的。

劉談也是沒想到,搞著搞著他還要回頭跟溫度計死磕。

不過這一次他也不用自己去搞了,手下有熟手只要他吩咐下去就可以。

他讓人找來了砂子和石子,打算在莊子裏劃出一部分來實驗用。

劉談顯示讓人挖出路基的深度,最下面鋪上一層砂子,然後將石子與水泥混合。

這麽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不讓水泥開裂,如果只是用純水泥的話,恐怕幹了之後不出幾天就會列出大縫小縫給你看。

水泥路想要幹燥還要等幾天,在這個過程中,劉談覺得反正是閑來無事,不如先把自熱火鍋搞起來。

這東西要弄也容易,一包生石灰一包水就可以了。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生石灰要多少?自熱火鍋的材料要什麽?

後世的時候自熱火鍋大多都是用的各種錫制包裝,成本低又薄又導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食物加熱。

而現在當然是沒有這樣的便利,木盒肯定不行,首先就排除掉,唯一能用的也就是金屬制品。

如今延展性最好的大概也就是青銅,當然他有錢,完全可以用銀,因為銀更柔軟易塑性,更重要的是它沒有毒!

青銅器長期使用若是產生銅綠再用來裝食物的話很容易引起鉛中毒,這個劉談是知道的,之前他一直沒在意這個主要是因為他用的餐具……青銅的還真不多。

作為大漢王朝最頂級的階層,劉談所用的東西必然是要跟人區分出一二三四的,貧民用陶器,平民用青銅器,貴族用漆器,到了他家這裏用的就是金銀器。

劉談讓人用銀打制了一套專門用來做自熱火鍋的餐具,然後嘗試了一下,發現效果還不錯。

不過也就是不錯了,可以推廣出去賺錢是真的,尤其是為那些周南闖北的商人準備,他們不差錢,但在走商的時候又不容易吃到新鮮食物,這種就很方便。

至於他……可以拿去給劉徹他們看個魔術,感興趣大概是不用的,他們不缺人使喚,想吃火鍋總有人能夠拿著鍋和碳給他們布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