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2/2頁)

劉談頓時囧了,你這意思就是等著被閹然後進宮去我那裏當差嗎?

這年頭的人都這麽看得開?

不看得開又能怎麽辦呢?腐刑的確是對人的尊嚴的打擊很大,一開始李息在知道會是這樣刑罰的時候也曾想過要不要一了百了。

可是他舍不得,舍不得家人也舍不得他精心養大的五殿下。

更何況劉談已經回宮,將來他也未必沒有翻身的時候,就算劉談爭不到太子之位要去就藩,他也能跟著到封國出力。

現在他家已經沒有爵位了,他的兒子官位也不夠高,若是他死了,一家子恐怕都要喝西北風,他還不能死。

李息低聲說道:“若是能常伴殿下身側,臣再無遺憾。”

別了吧,你要來我身邊我這馬甲分分鐘就得掉。

這樣說起來為了捂緊馬甲他也得幫李息啊。

劉談面無表情說道:“這些先不提,種植這些秧苗的時候肯定有記錄吧?你把那些記錄拿來我看看。”

李息有些詫異地看了劉談一眼,劉談這才意識到以他原本的人設對這方面是沒什麽了解的,要那些記錄跟胡鬧沒什麽區別。

他輕咳一聲說道:“太子門下能人無數,或許有辦法。”

李息聽後眼睛一亮,太子劉據門下聚集著各種各樣的人才,劉徹寵愛劉據,當年直接建了一座博望苑作為送給劉據行冠禮的禮物,那裏就是用來給太子交往賓客用的。

要知道劉徹本身不太喜歡臣子勾連結交,但卻給太子修了這麽一座博望苑,可見對太子的疼寵。

也正因為這一份疼寵,所以劉據的門下有著各種各樣的人才,甚至還有不少跟主流政見不同的“異端”。

正因為人才多,所以若是說太子門下有擅長此道的倒也不是不可能。

那些人心高氣傲,朝廷征召給的官小都未必肯來,更別說主動來自薦,但若是太子下令,那些人肯定會願意出策。

李息立刻命人將記錄全部找出然後又找了一輛車來裝。

本來劉談還想說直接裝他的牛車上就行,然而當他看到一堆竹簡的時候他就將這句話給咽了回去。

雖然知道此時大家更多還是用竹簡,但他用紙用習慣了,而且在宮裏也是都用紙的,就算紙張再難做產量再低也不可能難得倒皇室,於是他下意識的忽略了這件事情。

在看到一車竹簡之後他整個人都有點不好,開口問道:“這是從何時開始記錄的?”

李息回答說道:“這是從今年立春之後進行記錄的。”

立春……一月份到九月,八個月你們記錄了一車,你們行的。

劉談無奈,既然都說要了也不能因為太多再退回去啊。

最後他只能說道:“這件事情你也不必太著急,急也沒用,等我回宮給你想想辦法。”

李息十分感激說道:“臣……多謝殿下援手!”

劉談對著他擺擺手,苦逼兮兮地帶著一堆竹簡回去。

路上的時候他就隨手拿起了最早期的竹簡看了看,然後……看的無比痛苦。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刻字太累的緣故,這個時代記錄的方式無比簡略,很多時候都是用簡簡單單幾個字記錄一下,然後真的要翻譯可以翻譯出一大堆內容來。

也虧了劉談曾經的專業跟這方面相關,漢代出圖的一些竹簡他也看不過不少,否則還真不一定能看明白他們都在寫什麽。

然而看明白了也沒用,上面記載沒有任何有用的東西。

這種記載都是某月某日,下種,然後沒了,一天澆幾次水也不說,有沒有施肥也不說,下一次就是某雲某日出現黃葉,然後就肉眼可見的記錄頻繁起來,因為……葉子開始黃,秧苗本身也開始蔫,到最後就是死亡宣告。

劉談悶悶不樂的把竹簡扔到一邊,誰能想到到了漢朝之後他最先要改變的事情是讓葡萄成功活下來呢?難道這就是大吃貨國人的本質?

等他回到歲羽殿的時候,符漁迎上來行禮說道:“殿下,小烏孫的昆彌給您送來了拜帖。”

劉談有些意外:“拜帖?給我看看。”

他一邊讓人將竹簡都放進倉庫一邊接過了陸懸送來的拜帖,他打開之後驚訝的發現陸懸的漢隸居然寫的還不錯,而上面寫的意思就是為了感謝上次五殿下之援助,特意備了少許禮物,還請五殿下賞光一見。

劉談有些不太想見,感覺跟這位小昆彌走太近好像也不是什麽好事。

然而那位小昆彌實在太熱情,三天兩頭的送拜帖,送拜帖就算了,還經常隨著拜帖送進來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比如說他收集的秋天的第一片落葉,還有看到花紋好看的石頭或者是偶爾遇到的做的好看的泥塑。

東西都不大,也不貴重,但送的劉談頗有些膽顫心驚的意思。

如果不是不認識其他烏孫人,劉談甚至很想問一問,烏孫人都這麽熱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