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廣州2021(2)(第2/3頁)

商家們個個低頭忙碌,沒人注意蘇敏官的異樣穿著。

林玉嬋回頭看一眼蘇敏官,眼帶挑釁:敢不敢來試試?

他警惕地環顧四周,微微一笑,踩著地上的紙箱和膠帶,信步走入人群。

不就是個升級版的旺季貨運碼頭。他還怕這個。

--------------------------------

“拿貨價多少?三件能開單嗎?好,每個顏色一件……這件清貨?就拿一個。加價十塊帶走,唔該……”

林玉嬋徑直走到男裝區,模仿打包客的語氣,快速掃貨。

撿來的男朋友身無長物,林玉嬋推算,要在盛夏的廣州保持良好個人形象,至少得準備一周的換洗衣物。在十九世紀沒有空調電扇的時代,他的衣箱裏就常年滿滿當當,夠他一天換三次,時刻清清爽爽。

那些廉價爆款是肯定不會給他穿的,那是暴殄天物。林玉嬋挑的都是偏中高档的基本款,十三行賣一百一件的,重重轉運到大商場可能就要幾百上千。她一個全靠獎學金助學金生活的大學生,也只有在這裏,才有底氣敞開了買買買。

她抱了一包上衣褲子,扭頭一看,咯噔一下,蘇敏官不見了。

“阿妹。”

原來就在兩個攤位之外,人太多,找不到。

這人到了批發散貨集散地,很快如魚得水,摸清基本規律,開始自己給自己挑衣服。一邊揀貨還一邊跟賣家閑聊。說也奇怪,平時對零售客人不屑一顧的批發商,見了他都忽然耐心翻倍,靈敏的商業嗅覺察覺到眼前這位也是同道中人,於是半是客氣,半是拉攏,和他相談甚歡。

當然蘇敏官也沒浪費人家時間。幾句話工夫,貨包好,攤位的信息也套了個七七八八。

“……等等,”林玉嬋目瞪口呆,“你用打包價,買了一樣一件??”

“打包價”是指十件以上的批發價。一般是長期合作的熟客才拿得到。

蘇敏官朝她眨眼,拍拍那老板的肩膀,說笑幾句,信步朝她走來。

林玉嬋又驚又喜,正想向他討攻略,看到他手裏的幾件“國潮復古棉麻中國風唐裝男”,欲哭無淚。

“等等,這是中老年專款……”

蘇敏官微怔。這可是全場他唯一覺得有點眼熟的……

林玉嬋很大度地掏錢:“沒事。蘇老板開張大吉。”

他抿嘴,拿過那幾件衣服,又跟老板低聲交涉幾句,輕輕松松把那幾件“中老年唐裝”給退了。

都二十一世紀了,總得跟上時代的潮流。阿妹說老土就是老土,他不多問。

專心跟著她,悄聲問:“那人說要‘帶我出道’,一個月八千,什麽意思?”

原來被老板看上了。近來十三行批發商與時俱進,不僅做線下,也開始轉戰網絡,用直播的方式節省中間環節和成本。

林玉嬋不假思索說:“讓你穿上他們的衣服直播帶貨。別簽。你的肖像權值錢。”

以他這張臉,直接熒幕出道都不是問題。當個“中老年唐裝帶貨主播”……

這家銷量估計直接躥升十三行第一。

蘇敏官馬上也笑:“賺了錢不論多少都歸他,給我一點死薪水……嘖,包身工。”

林玉嬋朝他豎大拇指。一下就看透了網紅經濟的本質。

就算他真的進軍直播業,也是當網紅們的老板,才不會給人打工呢。

她不是真正批發客,轉了半個鐘頭,已經拿夠需要的衣服。蘇敏官順路給她看上幾件裙子。他對女裝的審美倒是很在線,幾件裙子都是近來流行的西式清新復古風格,配色也很舒服,掛到高档購物中心至少四位數起。

林玉嬋心算花銷,十幾件高質量尾貨,總共一千出頭,當真白菜價。

忽然想起當年他帶她逛當鋪,撿漏高定華服的那一天。

那時她還在創業初期,窮得寒酸,三十兩銀子心疼半天。

風水輪流轉。唯一相同的是,她如今依然沒錢……

不過,看到他穿著淺色polo衫、休閑寬西褲和草編鞋的形象,宛如度假中的總裁,她覺得這錢花得好值啊!

然後帶他去臨近的超市。蘇敏官對各種食品的價格感興趣,她讓他乖乖在一層參觀。然後自己去二樓,抱了幾包男襪和內褲。

蘇敏官見了她,有點猶豫:“阿妹,方才那個一個月八千的活計,我是不是該答應?”

林玉嬋:“??”

他低頭,指指底層貨架。

“這麽細這麽白的鹽,”他低聲感慨,“能買六千斤。”

一包大眾品牌加碘食用海鹽,500克,零售價1.35元,全廣州的超市都差不多這個價。

然而在百余年前的大清,鹽是珍貴貨品,被鹽商壟斷經營。百姓吃的含雜質的粗鹽,也得賣到一斤五十文銅錢。“洋藥”稅收不足時,還經常會被加稅。至於這種純白細膩質地的鹽,是達官貴人專享。有時能賣到近一百文一斤,而且一斤只算十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