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倫敦1881(1)(第2/3頁)

“直覺。那個銀號風險過高。”林玉嬋很隨意地笑道:“就算沒事,你也不損失什麽嘛。”

阜康銀號是當今江南首富胡雪巖的產業。胡雪巖亦官亦商,此時背靠左宗棠,正紅到發紫,有錢人爭相將自家積蓄存入他的錢莊,以為穩妥。

但當林玉嬋聽說胡雪巖正在囤積生絲,試圖壟斷全國生絲市場的時候,就知道這位紅頂商人氣數將盡了。

無數歷史讀物和紀錄片裏都有描述,這場失敗的投機不僅葬送了胡雪巖的全部財富,更引發了全國性的金融風潮。而在如今的1881年,上海投機風氣強烈,工礦企業股票高漲。對新入市的商戶來說,一夜暴富的機會遍地都是;而對林玉嬋來說,一切似曾相識。

她雖然有錢,財富體量跟胡雪巖不可同日而語,也無法以個人力量來對抗經濟大勢。於是開始逐步收縮自己的風險性投資,儲存現銀,並且暗示親朋好友,盡快跟胡雪巖的產業切割關系。

但是這一切她沒法告訴徐建寅。就算她直說他也不會信。畢竟胡雪巖樹敵頗多,每天都有人咒他破產,不缺她一個。

於是她呷一口洋酒,只高深莫測地說:“我對崩盤這種事一向很有預感。”

經商的買定離手,願賭服輸,執意要火中取栗她管不著;但徐建寅的那點積蓄可都是他冒著生命危險,一點一滴從實驗室、礦場、□□車間裏掙出來的,不能就這麽被人拿去炒泡沫。

徐建寅看看她那張沉著自信的面孔,又憶起她之前的幾次理財建議,遲疑點點頭。

“好。我拍封電報回去。謝謝儂啊。”

身邊有個做買賣的朋友也是福氣,幫他少踩不少坑。

林玉嬋被他敬了第三杯酒,笑著推辭:“你也太客氣。說吧。找我來什麽事?”

憑一批加特林槍、一封信的人情,不至於請她來倫敦公費旅遊拉關系介紹生意。她早就看到徐建寅腳下鼓鼓囊囊的公文袋,見他不好意思開口,自己反客為主,笑著看他。

徐建寅果然心虛,咳嗽兩聲,才扭捏道:“你……你和那位管著海關的赫大人,交情還好吧?”

林玉嬋微微蹙眉,看著他把一整塊可疑的奶酪往嘴裏送。

“有事嗎?”她直接問,“跟這位打交道,交情深淺不算數。他只講個‘理’。”

徐建寅又喝一大口雷司令,直接半杯下肚,這才說:“是買船的事。我這次來歐洲,其實是來買船的。”

琉球事變後,清政府下決心籌備海防,開始籌建北洋水師。江南制造局已經徹底淪為充門面的官僚衙門。西方的艦船技術反倒越來越先進。徐建寅此次公差出國,名為考察,其實另有一個秘密任務:給朝廷訂購最優的軍艦。

徐建寅考察多國,最終青睞德國伏爾鏗船廠的薩克森級鐵甲艦。電報拍回國,卻被潑冷水。海關總稅務司赫德認為德國船造價太貴,是拿大清當肥羊宰,拒不撥款;赫德推薦英國制造的炮艇,說是物美價廉,三艘的造價才比得上一艘德國船。

徐建寅眼裏只有數據,執拗地說:“那個赫大人根本不懂軍事。我這次來倫敦,看到了他推薦的船型。航速慢,鐵皮薄,天氣不好時,開炮的後坐力怕是能把船掀翻。我……我懷疑他吃回扣。但是上官都說,不可能的事,在他治下,海關最廉,一文錢都沒貪過。”

在徐建寅的簡單理科思維裏,他覺得赫德是鉆錢眼兒了。要是林玉嬋面子夠大,必須幫他遊說一下,讓赫大人迷途知返,別再外行指揮內行。

林玉嬋扶額,輕輕閉眼。方才被徐建寅敬的幾杯酒開始上頭,在她眼前冒金星。

軍艦啊……

跟蘇敏官耳濡目染多年,她倒是懂點船舶知識,但是完全不懂軍艦。

徐建寅見她猶豫,有點著急,低頭翻包,找出個文件袋,啪啪幾聲,在她面前拍了幾張紙。

林玉嬋看到文件袋上的“機密”公章,心想完了,上賊船了。

侍應生很有眼力見地端下殘羹剩飯,抹了桌子,另由小車推來碎核桃仁加酸奶油蛋撻、咖啡和葡萄牙桃紅砵酒。

徐建寅直接給她看了兩種軍艦的圖紙。

“儂瞧呀,這個速度,這個火炮的數量,還有這個鐵殼的厚度……靈活性……”

林玉嬋:“等等。”

她略過徐建寅手指下的一大堆參數,目光定在德國鐵甲艦的外形素描上,忽然打了個激靈。

這船她認識!

這不是定遠艦嗎!!

不僅歷史課本上見過。記得在她高中時期,曾有重大新聞,說水下考古隊已確認甲午海戰中定遠艦沉船位置,出水一批沉艦文物,正在打撈殘骸……

托考古學家的福,以及無處不在的網絡自媒體,定遠艦三百六十度還原後的模樣,她一看便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