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3/4頁)

“嗯,還有……”林玉嬋猶豫,“一點直覺。”

蘇敏官步步緊逼:“就像去年你預感地產崩盤的那種‘直覺’?”

茶博士奉上茶水和滾水,笑道:“今日端午,小店奉送雄黃酒。”

兩人各自低頭,默契洗餐具。林玉嬋忽然想起白蛇和法海,忍不住嘻嘻一笑。

過了一會兒,她才笑道:“我對崩盤這種事一向很有直覺。”

就算她直言劇透歷史也沒人信,不如說“我夜觀星象,算了一卦”更取信於人。所以她也就保持一點神秘感。

蘇敏官點頭,不說話,沖了茶水,注入她面前的小盞中。林玉嬋叩指。

一聲鑼響,龍舟比賽開始了。岸邊響起此起彼伏的喊聲。

林玉嬋的注意力被拽到江面上,興奮地看著兩艘龍舟互不相讓,糾纏在一起。

她忽然發現:“這龍舟有贊助商!”

龍舟首部彩旗飄揚,大部分繡著龍舟隊的名字和徽章,什麽“猛虎”、“雄獅”、“水上赤兔”之類,十分的威武霸氣。

只有一艘紅白相間的龍舟,那旗子上的名號很有商業氣息,兩個字“匯豐” 。

船身兩側塗著紅色英文大字:“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林玉嬋心中湧現出一堆21世紀的時事熱點新聞,再看那龍舟,驚訝得揉揉眼:“匯豐——銀行?”

“由十五家洋行在香港發起成立,”蘇敏官給她充當大清百科,“總部在香港,今年剛掛牌,在中央飯店租了一層辦公室。我路過一次,裏面全都是法國古龍水味。”

可不是。林玉嬋細看,七八艘龍舟身上都帶了匯豐銀行的塗裝,要麽就頂著個“HSBC”的帽子,可見財大氣粗。

鴉片戰爭後,大清政府外債猛增,卻沒有完整的銀行體系。進入中國的傳統外資銀行,總部都在英國或印度,匯兌支付都不便。因此,列強亟需創立一個總部在中國的銀行,用來“幫助”清政府償還外債和賠款、以及儲存關稅。

怡和、寶順、瓊記、沙遜等十余家洋行,近年在對華貿易、尤其是棉花投機上賺了大錢,經由縝密策劃,終於在1865年,集資組建了“匯豐”,作為列強在華利益的第一線代言。

一場龍舟賽,沿黃浦江打出廣告,匯豐銀行出道江湖,盡人皆知。

蘇敏官從匯豐龍舟上收回目光,抿一口溫熱的雄黃酒。

“你知道現在洋人收棉花有多瘋狂嗎?”

“當然啦。”林玉嬋不假思索,“你是沒見到鄭觀應上個月什麽樣。他在寶順洋行負責收購棉花,每天忙到天黑,黑眼圈那麽大,濃茶十分鐘一杯,我真擔心他談著事就歪頭睡過去。他私下裏開的棉花行已經雇了幾十個人,開出三個分號……”

蘇敏官撲哧一笑。

“你見到的都是買辦。你知道他們上頭的洋人老板……”

一句話沒說完,忽然雅間門簾掀開,一下湧進來好幾個人。

“哈哈哈,敏官,蘇先生,你也來看龍舟競賽?”

說曹操曹操到,竟然都是洋人,喝得半醺。林玉嬋也認識其中幾個:有寶順洋行的顛地大班,有旗昌洋行的亞畢諾大班,有沙遜洋行的猶太人經理……

還有更多不認識的面孔。他們身後跟著幾個隨從和買辦,都喜氣洋洋地端著雄黃酒,入鄉隨俗地互相寒暄。

“敏官,關起門來躲這裏喝酒,不嫌冷清嗎?——啊,這位美麗的小姐是……我們以前見過嗎……”

蘇敏官站起來,禮貌跟眾洋人一一握手,然後大大方方拉過林玉嬋的手。

“我的東家。”

“博雅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玉嬋馬上站起來補充,“幸會。”

馬上又是一陣此起彼伏的贊嘆和恭維之聲。

林玉嬋一邊分發名片,一邊驚訝地看了蘇敏官一眼。這些洋老爺什麽時候跟他這麽熱絡了!

上次不還把他綁到小黑屋裏,槍口頂著腰眼,威脅要強行收購義興,否則給他好看?

然後是輪船公司聯合的價格戰,不把他碾死誓不罷休。

而現在,這些蘇敏官曾經的敵人、對手,看他的眼神像是看多年的老朋友、忘年交。他們握著小巧的青花瓷酒盞,優雅地跟蘇敏官碰杯。

蘇敏官飲著酒,余光忽然朝林玉嬋瞥了一眼,嘲諷的神色一閃而過。

她明白了。現在這個破產負債、兩手空空的蘇敏官,對洋商來說,沒有任何威脅。

死掉的華商才是好華商。所以,一夜之間,他們“突然”發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超群的個人能力,紛紛和他“一笑泯恩仇”,兄友弟恭地交往起來。

蘇敏官也十分不計前嫌,笑得燦爛,跟顛地大班開玩笑:“看來還是對我的煎牛排念念不忘,都找到這兒來了。”

幾個洋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