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第3/4頁)

“快走!”

蘇敏官被幾個人推著後背,暗暗蓄力一掙。

撲街!比土鐐銬結實得多,鬼佬真是很會造東西。

街上被捕的倒黴鬼不止他一人。因著太後壽辰,四九城統統清場。有那違規擺攤的、手癢捉鴿子的、聚眾賭博的、家門口沒掛紅紙的……都被推推搡搡的拉出來,辮子栓在一起示眾,成為不敬天家的反面典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蘇敏官也不是第一次被捕了,很淡定地依著吩咐往前走。

但還是忍不住回頭,瞥一眼火房衙門的方向。

他花了難以想象的代價,費盡千辛萬苦撈出的人,平地長翅膀,飛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輕輕嘆口氣,擡頭看路。

走沒多久,路被堵上了。

驚慌的百姓四處亂跑,叫著:“走水啦!快救火呀——”

胡同裏一個小四合院,裏面正冒著火光,熱氣竄出胡同口,把他激得全身一顫。

京城本就天幹,又趕上深秋幹燥時節,四合院裏的屋子都是磚木結構,那火苗吞吞吐吐,奮力爬墻,大有火燒連城之勢。

太後生日,這麽重要的日子哪能捅婁子。不等“水龍局”趕到,街坊鄰居已經自行出動,有的敲鑼,有的打水,有的遞送桶盆,有的在旁邊叫喊鼓勁兼看熱鬧……

“是裕盛裕大人別院!”內城旗人多少都沾親帶故,大膽八卦,“平時就是個留客的去處,這兩日忽然布置起來了,別是要置外室,哈哈,開門紅……”

蘇敏官的心弦被那笑聲微微撥動了一下。

他停住步子,轉著眼珠,朝那淮軍營官說:“兜路行得唔得呀?”

說著,自作聰明地轉身就走。

兵馬司捕盜聽不懂他講咩,但從神態動作也推測出,這狡猾的廣東佬大概是想繞路。也不知哪裏有他同夥。

“不許耍花招!往前走!”

把他重重一推,從人群中擠過去。

“借過,借過,執行公務……”

著火的宅子裏有人慌亂叫嚷。在嗶嗶啵啵的燒灼聲和哄哄鬧鬧的人聲中,突然,突兀地響起“砰”的一聲。

蘇敏官倏地停住腳步,撩起眼皮。

他認得這槍聲!

熱心的街坊們也都認得槍聲,好似被施了定身法,集體遲疑了一刻。

“……鳥槍?”

不知何人腦洞大開,慌亂驚呼:“撚匪打進京啦!”

自古謠言傳得最快。豪宅平地起火本來就可疑。裏頭又傳出槍聲……

北京城並非固若金湯。嘉慶年間就有天理教起事,幾十個農民拿著鋤頭一路打進紫禁城,宮女太監大臣侍衛爭相逃跑。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爺挺身而出,一把鳥槍轟死幾個反賊,這才扭轉局勢,以一己之力,將大清朝“皇宮淪陷”的恥辱推遲了八十多年。

上了年紀的北京人無不記得這驚心動魄的一日。京師承平日久,大家膽子都小。

“快跑啊……撚匪作亂啦……”

幾個押送的兵馬司捕盜也被嚇了一跳,不滿地嘟囔:“哪裏有匪,老子們一路巡邏……啊!”

被銬住的可疑分子突然暴起,一個當胸肘擊,把離他最近的捕盜打倒在三尺之外。緊接著踹倒另外一個,靈巧一躥,擠進不知所措的街坊群眾當中。

兵馬司捕盜趴在地上,啐出一口血,匪夷所思地看著自己手裏的一根孤零零辮子。

“X他大爺的,反賊!追!”

“讓開!捉反賊!”

這一喊不得了。百姓們聽到兵馬司的人嚷嚷“反賊”,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也不管救火了,拼命朝胡同外頭踩踏。

“果然是撚匪!撚匪打進京了!別管這兒了,快回家關門呀!……”

噼裏啪啦,四合院裏的火點燃了胡同裏的大棗樹,著火的樹枝又掉在路邊亂停的兩輪板車上,車裏的幾捆柴草轟的爆燃,隨風一飄,滿地火花。

-----------------------------------

林玉嬋飛快填了另一顆子彈,滾燙的槍管頂回寶良的腦殼。

“誰還敢過來?!”

寶良被她揪著辮子,腦袋活動範圍有限,躲不過,哀號:“燙!”

林玉嬋耐心地等了好一陣,等到整個主屋都燒了起來,婚書不管存在哪兒,約莫也化為灰燼。“燒賣身契”這事她也不是第一次幹,早就輕車熟路。

外頭似乎已經亂起來,有捕盜維持秩序,有街坊要沖進來救火,有人喊著“取水龍”。墻外潑進來一桶桶的水。

幾個家丁護主心切,抄著菜刀棍子朝她沖過來。她不得已開了一槍,那家丁被打斷腿,在地上打滾。她迅速把菜刀踢到遠處。

“放開我家少爺……你跑不了,你等著……”

“讓你的人退下!去救火!你也去!”

她憑本能下命令,一邊飛速思考:怎麽脫身?

寶良是人質,不能輕易殺。外面的捕盜要是顧忌他的安危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