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4頁)

“那——你送了文大人那麽多洋貨,你那時又不知我要見你,怎麽單留著這件呢?”

林玉嬋又是一怔,看看屏風後的文祥,總不能說,我舍不得……

她不忘保持喜慶笑臉,想了想,道:“這瓶花露本來是要送給文夫人的。但她問了來歷,說這麽貴重的東西只配給太後那種身份的人用。文大人向來樸素,她若收了,夫妻生嫌隙。因此給我退回來了。可巧這花露最後還是到了太後手裏,也算是讓文夫人說中了。”

這話把文祥也捧一遍。商業互吹沒壞處。

說完,小心擡眼,看到慈禧的嘴角微微向上一揚。

“瞧瞧,這是漢人,卻也知道禮數。”

又轉頭跟文祥抱怨:“你也真是的。人家都說辦洋務油水大,就你裝窮。”

文祥忙起身,誠惶誠恐地分辯:“哪有的事!奴才一心為國,國家每一文錢都用在刀刃上!至於自家關起門來過日子,何必那麽講究?”

慈禧笑道:“我知道!你瞧你這靴子,腳指頭都快露出來了,怪膈應人。回頭去領一雙新的。”

文祥忙謝恩。

起身後,面有得色,朝旁邊那個頑固派裕盛瞟了一眼。

裕盛冷笑,低頭喝茶。

林玉嬋緩緩出口氣。

就演戲唄。一起演。即興演。她就是個道具。

“對了。你過來。”慈禧忽然召她近前,“你帶來的這罐子東西,我叫宮裏會做西菜的廚子看了,無人識得。”

林玉嬋忙接過罐子一看,原來是黑糖蜜(molasses)。

租界裏的西菜館常用,北京還真沒有。

她答:“這是甜菜制成的糖漿,滋補,多用作烘焙西洋點心。”

慈禧來了興致:“能做什麽吃食?這兒有個點心房,你做來看看,也讓我那些廚子學學。”

林玉嬋能怎麽辦,趕緊答應,搜刮腦海中的下午茶食譜,說:“給您做個姜餅蛋糕吧!英文叫gingerbread,是歐洲傳統甜食,補血暖胃。”

關鍵是簡單。不容易失手。

慈禧嗜甜,立刻笑道:“快去快去。”

------------------------------------

林玉嬋倒退了下去,被人帶入廚房,覺得有點荒謬。

畢竟是階級森嚴的古代社會。說到底,她今天就是個調節氣氛的工具人。

慈禧也就是個三十歲的青年婦女。和現代許多三十歲的姐姐們一樣,她愛美妝,愛美食,以至於後世的很多民間小吃都有著相似的發源故事:“某天慈禧太後偶然吃到……”

太後興之所至,接見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民間女商人,不是來跟她聊經濟聊政策的,而是純為滿足好奇心,給自己找點樂子。

但林玉嬋心中還是微有不甘。她早上四點鐘起床,顛簸了三小時馬車,又在秋風裏候了一個半鐘頭,費了許多腦細胞,戰戰兢兢回話,就為了給慈禧做個點心……

她有很多關於洋務運動、關於中國命運的見解,想跟這位同為女人的帝國最高統治者分享。盡管她知道這不能挽救大清必亡的命運,但哪怕只是能讓慈禧日後少幹一件傻事,多赦一個有識之士,也是值得的。

退一萬步,哪怕跟她聊聊自己的生意,抱個皇家大腿……

不止一人對她嚴厲叮囑過,太後沒問的事,絕對不許瞎提話頭。

她不敢作死。於是她現在只能烤蛋糕。

圓明園裏的“點心房”,名字低調,其實是個高端大氣、中西結合的巨大廚房,幾大列櫥櫃,陳列著各種用得著用不著的珍饈調味品。

唯獨沒有黑糖蜜。

林玉嬋先洗手,問過廚工,要來白面粉、牛乳、牛油、雞蛋、蜂蜜、姜、糖、鹽……

她原本廚藝平平,但為了伺候康普頓小姐的下午茶,特意去西菜館學過幾樣流行的西點做法。當然比不上租界裏的洋人大廚,但應付一下沒離開過北方的慈禧,應該還算合格。

19世紀的gingerbread,不是後世做“姜餅屋”的那種硬餅幹,而是更接近蛋糕的松軟質地。林玉嬋熟練地準備面團,一樣樣加料,最後將黑糖蜜攪拌進去,放進西式烤爐。

宮廷廚房的配置不是蓋的,低溫慢火恰到好處。蛋糕尚在爐中,已經噴香滿屋。

掐著時間,用厚布纏手,把蛋糕取出,已烤成漂亮的古銅色,蒸騰著牛油的芳香甜美,混合著一點辛香的姜味,聞起來很有節日氛圍。

林玉嬋在櫥櫃裏發現了此時少見的肉桂,磨成粉,灑在蛋糕上提味。

旁邊幾個廚子全程圍觀,暗記她的動作步驟。

最後幫她將蛋糕切開、裝進琺瑯彩瓷盤,配上進貢的西洋鑲藍寶石銀餐具,又為了防風,罩了個絲綢罩子。

忽而安總管掀簾而入,用力皺了皺鼻子,低聲鼓勵她:“你很好。太後很久沒這麽歡喜過。你待會用心伺候在旁,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