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第3/4頁)

蘇敏官忍不住一面,當著這麽多人,不好摸她腦袋。

“別慌,”他迅速又把四盞茶水打亂,低聲誇口:“我自有訣竅。”

此時其他客人也差不多喝完了茶水。有的胸有成竹,有的猶猶豫豫,都把自己的判斷結果寫在紙上。

大安少東家自信地笑道:“甲丙是手工制作,聽我的準沒錯!”

幾個茶罐基本上空了。博雅茶貨經理趙懷生從中摸出小紙條,宣布:“甲乙兩罐是機器制作,丙丁兩罐是手工炒制。大家有心了,哈哈……”

眾人驚訝不已,趕緊拿過空盞子,就著杯底兒幾滴茶,再驗證一下。

稍作統計,還真有兩位猜出了正確答案。林玉嬋當即大方宣布:“各贈一箱茶葉,機器手工隨便選!”

反正只是個遊戲,林玉嬋設計這個環節本來就是為了宣傳娛樂,不是真的跟大家決勝負。若是一個人都沒猜對,她才尷尬呢。

不過,這兩位冠軍都不是茶商,而是對茶貨一竅不通的股東:一個是常保羅的姨媽,一個是林玉嬋最初的寡婦房東,讓人大跌眼鏡。

大安少東家不服:“哎,我們這幾個專門賣茶葉的,全軍覆沒,一個都沒猜對?老板娘,你再看看,是不是紙條寫錯了?”

兩位老太太反倒謙虛:“我們不識字,都是瞎蒙的,哈哈……”

抱著茶葉,開開心心地走了。

有人不甘心地評論:“其實我品出來了,但你們都說甲罐是手工茶,把我帶歪了……”

不過,經過這一番品評,再保守的茶商也不得不承認,博雅公司引進的這些機器,至少質量上沒有拉胯,還是可以跟手工茶同台競爭一番的。

博雅的蒸汽機首秀暫時告一段落。眾人嗟嘆,先後走了。圍觀群眾也歡聲面語的散去。依稀聽得幾個茶商在商量,有機會自己也弄個小型的炒茶機試試。

林玉嬋在後面喊:“設計機械,我有人脈呀!收費不貴,絕對靠譜!”

-----------------------------

嗡嗡聲音陣陣響,廠房裏的機器依舊在運作。林玉嬋讓夥計們收拾攤子,自己擡頭尋覓一番,匆忙追了上去。

“喂,蘇老板,別忙著走呀。”

她笑嘻嘻的留客。

蘇敏官一眼看穿她意圖,“我給你省了一箱茶葉,你還待怎樣?”

嘴上雖硬,還是半推半就,讓她請回鋪面賬房裏。

“請不吝賜教啦。”林玉嬋將那四個空茶罐擺在桌子上,“到底是怎麽嘗出來的?”

四選二,就算是瞎蒙也有一定押中的概率。但蘇敏官肯定不是瞎蒙。他做出選擇的時候,幾乎是毫不猶豫。

方才人多眼雜,林玉嬋不好多問。現在四下清靜,必須問出個所以然,好讓她有個改進的方向。

蘇敏官看著她那求知若渴的樣兒,覺得再賣關子良心過不去。

“如果你只給我兩罐茶,不看賣相,只嘗滋味,”他說,“我未必能分出優劣。”

林玉嬋微微一怔,將他這話琢磨一遍,慢慢說:“所以……你的意思是,並無明顯的優劣之分?”

“機器制出的貨品,不管是茶還是紗,還是別的什麽,勝在質量均勻穩定。”蘇敏官慢慢將四個罐子裏的茶葉渣倒出來,用指肚撚出香味,“而手工制茶,莫說若師傅手藝不精,質量千差萬別;就算是最得力的老師傅,每一鍋炒出的成品也會有細微差別。這差別,在一些文人雅客眼裏,反倒難能可貴,是品茗時的一個樂趣。”

林玉嬋認真聽講,忽而插話:“而洋人不一樣。他們不品茗。他們更看重茶葉質量穩定,追求的是不管怎麽折騰,加糖還是加奶,熱飲還是冰鎮,都不至於難以下咽。”

蘇敏官終於忍不住手欠,摸摸她腦袋。

小姑娘才做了多久的茶貨,就清楚地認識到了外銷茶和中國傳統茗茶的區別。不少資深茶商反倒很難扭轉自己的思維定勢。

“過去十三行培訓制茶師傅,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確保產出質量穩定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人訓練成機器,讓他們每次操作,火候、分量,都分毫不差。”

蘇敏官說著,將面前四罐茶調換順序。

“其實方才不少茶商都嘗出來了。丙罐最優。甲乙兩罐質量相似,丁罐最次。同時他們又認為手工茶一定強於機制茶,所以理所當然,把甲丙,或者乙丙,這兩罐認作手工茶。”

林玉嬋激動得吸一口氣,徹底明白了。

“而你只是喝出甲乙兩罐滋味雷同,所以認定它們是機器制作——原來如此。說穿了也沒什麽玄機,哈哈。”

蘇敏官輕輕白她一眼。

好心給她答疑解惑,結果呢,自己把自己拉下神壇,反被她面。

林玉嬋飛快地在工作日記中劃拉。

不管怎樣,博雅的蒸汽機生產線已經做到了“質量穩定”,今天這一次“盲品”,在業界也打出了一定口碑,應該能順利獲得出口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