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第3/4頁)

她想了想,拍板:“咱們就堂堂正正,公平競爭即可。這段時間的茶葉質量要額外把關,寧可嚴格一些,不能有紕漏。”

眾人點頭答應。

只有毛掌櫃撓著光光的腦門,小聲嘟囔:“質量再高,高不過德豐,有啥用……”

林玉嬋:“……”

真想把他給開了。

毛掌櫃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怨念,立刻變臉,賠笑:“忠言逆耳啊,東家。”

林玉嬋半閉了眼,冷漠地一笑。

確實是忠言逆耳。

林玉嬋作為茶商,畢竟是後起之秀。她最初的茶葉知識啟蒙,都是從德豐行一點一滴偷師來的。

如今徒弟和師父同台競爭,其實自己心裏也沒底。

忽然,門簾輕搖,有人在後面叫:“林阿姐,林阿姐。”

毛掌櫃回頭斥:“小囡回去!聽個新鮮好啦,插什麽嘴?”

林玉嬋頭不擡,朗聲道:“講。”

會議室寂靜了一會兒。

毛掌櫃尷尬咳嗽一聲:“講講講,別磨蹭。”

誰讓這商號歸別人了呢。炒茶的事還能跟她爭一下,小囡的事……算了。

毛順娘遲疑片刻,聲音有點怯怯的。

“林阿姐,那個德豐行的茶葉加工過程,我沒見過;但我看了他們炒出來的茶葉,所謂秘方,也就是溫度冷熱、鍋子大小、風力強弱、火候高低之類的組合。我覺得……我覺得……”

林玉嬋聽到一半,心中一動,

“小囡,出來說。”

毛順娘心中隱約自豪,鼓起勇氣,門簾後面露出半個臉。

“……我覺得,要是給我足夠的茶葉,讓我試驗一段時間,我說不定……說不定能多少猜出他們的秘訣內容……”

林玉嬋心中一跳,捋一捋頭發掩蓋情緒,看向毛掌櫃。

“小囡這麽做,有違行規麽?”

毛掌櫃一怔,隨後連連揮手:“不可能,不可能,她沒這個本事!”

毛順娘有點著急:“比如,我覺得他們滾茶的時候,不是滾成圓球,是滾成扁扁的長條,這樣香氣更平均!”

毛掌櫃訓斥的尾音還提在半空,忽然啞了。

他摸著自己後腦勺,難以置信地朝簾子後面看了一眼,臉上神色復雜,有點像是驚喜,卻又有點難言的憤怒。

他身邊,幾個老師傅也神態各異,低聲議論起來。

毛順娘自覺太過膽大,退回簾子後面,小聲道:“我、我就是隨便猜猜……”

林玉嬋:“你需要多少茶葉做實驗?”

看毛掌櫃的臉色,小囡這一猜,多半是猜對了。

當初她在制定博雅精制茶的加工流程時,秉承的原則是“抓大放小”:德豐行的秘方是錦上添花、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因此她也沒費心去猜,覺得用尋常流程,只要每個步驟嚴格把控,就能產出A級茶葉。

現在看來,這個策略確實有效。就算沒有秘方,單靠紮紮實實的基本功,博雅精制茶的口碑不也打下來了?

可今日,毛順娘突然說,她也許能復制德豐行的秘方……

林玉嬋驀然心裏癢癢。

她想起許久以前,當蘇敏官接近德豐行,流露出偷秘方的意思,王全是如何如臨大敵、嚴防死守,不惜定了引君入甕之計,用盡一切不入流手段,阻止他得到那秘方的哪怕一個細節。

王全對秘方如此珍視,已經說明了秘方的價值。

她看向趙懷生,征求意見:“先給她撥一百兩銀子實驗經費,夠嗎?”

趙懷生無奈一笑:“棉花那裏又不缺錢了?”

當著一群大老爺們的面,林玉嬋不好放開了仰天長嘆,只能意思意思,輕聲嘆口氣。

“再缺錢,從我的利潤裏先墊。”

大不了明年底不拿分紅了。

創業嘛,就得有白幹一場的覺悟。

她想通,微微一笑:“就這麽定了。”

*

農歷九月底,博雅公司接連收到兩封越洋信件。分別是容閎從新加坡和錫蘭寄來的,時間相隔一周。

遠洋輪船班次本來就稀少。這兩封相隔一周的信件,最終匯合在同一艘貨輪上,同時抵達上海港,肩並肩躺進小洋樓外面的信箱。

常保羅和趙懷生兩個博雅老員工,聽聞消息,迫不及待地圍過來一起拆信。

容閎在新加坡照例留影,背景是擁擠的牛車水華人社區。道旁的民居密而低矮,橡膠樹椰子樹隨處可見。拖著辮子的中國勞工扛著沉重的大包,臉上帶著和大清臣民一樣的麻木懵懂的表情,愣愣地圍觀這個穿西裝的異鄉來客。

在錫蘭,容閎沒有照相,只是寫了信。信中說,整個南亞地區正在遭受洪災,大批肥沃的土地全都沖毀,到處都是食不果腹的流民和盜賊。在保鏢的建議下,他沒有下船,但是捐了一些財物。

林玉嬋細細讀了信件的細節,沉思良久,又和兩位經理唏噓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