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2頁)

蘇敏官忽然冷笑,“撿漏?不巧還真是第一次。我以前都是舉東西的那個。”

朝奉覺得這個玩笑未免開大,臉色微變,不敢再多嘴。

說話間,蘇敏官已挑出來十幾件,朝林玉嬋招招手。

他不想讓夥計再聽,舌頭一彈,換回廣府方言,說:“這些都是符合你年齡身份的。你閉眼選一套,不會有錯。”

林玉嬋全程插不進嘴,眼花繚亂,世界觀又被刷新。

如果說裁縫做的那套紅菱角殼衣裙,在她眼裏是小言清宮劇配置,現在她眼前的這一批,完全像是博物館裏搬出來的。

林玉嬋今人才算頭一次見識到當今上層貴女的衣飾風格——齊家是新富,不算——已經有了初步的修身剪裁,也拋卻了繁冗炫富的邊飾。江南沿海正是時尚發源地,細節上已可以看出西方影響,儼然已有了清末民初的風骨。

色調柔和,暈色細膩,靈動自由,紋樣典雅而活潑,茜草水波、蝴蝶穿雲、撒花排穗、甚至洛可可西洋花邊……

而且一點也不顯得用力過猛,完全是日常氣質。

林玉嬋欣慰地意識到,原來在大清,並非所有人都審美跑偏。

只是當今社會等級太割裂。上等人和下層人,不光文化水平、生活習慣、日常飲食都迥異,就連審美都是撕裂的。

平民衣裳喜寬大,是因為布料沒彈性,又要行動方便,因此必須留出放量。布料保暖性也差,冬天穿得裏三層外三層,更不能做得小了。而且一件衣裳租來借去,到破成抹布之前可能換好幾個主人。再者,寬大衣裳費布料,紫紅染料成本高,都是財富的象征,因此審美上也都是以肥為美,以艷為美。

而貴人常服則完全相反,第一要義就是合身,第二是設計脫俗,如此才不惹人笑話,說你的衣裳莫不是借來的。

而那些真正踏在潮流頂端的“時式裝”,只能在貴族中間服用。尋常人連看一看都沒機會。

蘇敏官不是尋常人。他的整個童年都是看著這些華服度過的,眼光毒得很。

但林玉嬋還是留了個心眼,問:“都是平民能穿的?”

社會等級森嚴,有些特定的貴重布料和飾品,無品級之人無權使用。

蘇敏官點點頭:“放心。”

表明他已都留意過了。

他隨後輕聲笑:“況且真逾制的那些,你也買不起。”

林玉嬋朝他甜甜一笑,一點不生氣。他今日雪中送炭,嘴上再損八百句她都笑納。

她粗略看了幾件,已經選擇困難。不好耽擱他太多時間,幹脆說:“你給我挑吧。”

他立刻笑道:“那我選什麽你都得穿,不許反悔。”

他似乎早有喜好,隨手從衣服堆裏抽出一套:月白的襖,藕色的褲,配內裏小衫,一套四件,都點綴精細繡花。料子是輕盈絲綢,她說不上具體種類,但一捧起來就知不凡。

好似晨露微光下,滿池小荷尖角,捧起一輪月光。

林玉嬋十分確定,穿這身“荷塘月色”,跑到橫店任何一個清宮戲劇組,都能搶了女一號的風頭——正常劇組誰敢在服化上這麽燒錢,金主爸爸會撤資的。

紅菱角殼再富態,也只是底層人民的狂歡;這樣一套名家手作,才是上層的入場券。

--------------

當鋪裏沒法試衣,但她在身上比了一比,感覺差不多,就歡歡喜喜決定要了。大不了這幾天餓著,或者努力吃吃吃,總有辦法把自己塞進去。

那富態朝奉見了都贊不絕口,連聲笑道:“小的再給姑娘尋幾箱精工細作的鞋子去。”

蘇敏官立刻道:“不必了。”

林玉嬋今日穿的褲子長,坐下蓋住腳面,那朝奉自然也不會朝那裏多看。

所謂“精工細作的鞋子”是何造型,不言而喻。他想想就犯惡心。

“廣州貴夫人間,流行英式高跟皮鞋——當然是改良做小了的。至少十年前是這樣。”他輕聲告訴林玉嬋,“這趨勢有沒有傳到江浙我不知,但你穿著,應該不算失禮。”

林玉嬋簡直喜從天降,輕聲說:“斯考特先生,英國鞋匠。赫大人推薦的準沒錯。”

蘇敏官懷疑地瞪她一眼:“他還給你推薦這個?”

他倆家鄉話說得快,當鋪朝奉見識雖廣,一句沒聽懂,只道兩人在商量價錢,趕緊主動言明:“這些東西的來歷兩位也知曉,都是不吝成本的貨,絕無偷工減料。所以這甲等的貨,都是不還價的哈。”

林玉嬋忙問:“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