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2頁)

瞧瞧,這門可羅雀的模樣,打卡拍照都不用排隊。

夥計們照例在堂裏……

居然沒在打牌,而是捧著精美的茶葉罐,左看右看,嘖嘖稱贊。

林玉嬋隱約聽到常保羅說:“東家吩咐,只要咱們不浪費,可以喝一點,也算是了解產品情況……說明書冊放在罐子裏,咱們先打開來讀一讀……”

夥計們興沖沖泡茶的時候,風鈴輕響,林玉嬋推門進來。

大家都有點尷尬,端著茶杯,不上不下。

林玉嬋跟眾人見了禮,坐上自己的專屬小沙發。

“幾位爺叔喝茶,我就來買個牙刷。”

容閎這茶葉買得值,就算加上加工費,成本價也遠低於市場行情。他願意當福利送給夥計無可厚非,夥計們能喝幾罐?

但夥計們就不這麽想了。他們都以為林玉嬋是容閎的遠房親戚,說不定是來監工的。

但她一個小姑娘,天生缺乏權威感。常保羅於是用哄小孩的語氣說:

“小囡你看啊,咱們這洋行地處偏僻,最近又沒有逢年過節,洋人來得少。這茶葉的定價麽,中國人又大多買不起,所以這叫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咱們慢慢賣,慢慢賣,哈哈。”

茶葉是所謂紅海行業,市場已被瓜分殆盡。那種巨額采購的大客戶,譬如衙門、酒樓、茶館、煙館,都已經跟被老牌大茶行、洋行所搶占,一時擠不進去。要打開銷售路子,除了動用已有人脈,就只能先靠零售,慢慢攢口碑。

容閎人脈廣,但大多是文人,不是那種燒錢采購的商業大佬。這陣子倒是有他的幾個友人來捧場,下了點訂單,但也屬於杯水車薪。大部分茶葉還得自己想辦法售賣。

林玉嬋笑道:“容先生出發之前,我得他許可,來這裏學習學習。你們別嫌煩哈。”

常保羅是教會學校畢業生,幾個夥計也都英文流利,遠高於行業平均水準,穿著洋布長衫,額頭剃得溜光,走在街上都是體面人。

自然看不上林玉嬋這個十幾歲的草根小姑娘。不過大家都是有修養的人,平時逗逗她,順著她,氣氛很是融洽。就算是上次林玉嬋空手從容閎這裏套了幾百銀元,常經理和夥計們也只是有些微詞,並沒有說她什麽壞話。

林玉嬋叮囑自己,要和他們搞好關系,不能老損人家面子。

她深知,這些爺叔不過是跟容閎一樣性格,心思不在賺錢上而已。論個人能力和見識,都有值得她學習的地方。

而自己呢,只不過是生活所迫,練出一腔埋頭苦幹的勁頭,活得比他們努力一些而已。

她指著一小排貨架,霸道地說:“這一架子茶葉我負責賣。容先生說了,銷售額分我半成。”

這是假傳聖旨。不過也是行業潛規則。直到後世,她在超市打工的時候,金牌銷售的提成比這個只多不少。

她盤算著,自己要是真能幫容閎賣出去茶,萬一容老板不上道,真當她是白幫忙,那就請蘇敏官小小的提醒一下。

總之,她辛苦炒出來的茶,不能爛在這小洋樓裏。

夥計們只當她是來玩的,笑嘻嘻的任她亂來。反正她就算向容閎告狀,一個黃毛小囡能有什麽說服力?東家跟他們共事數年,情誼深厚,難道還能把他們都開了不成?

林玉嬋占個沙發坐著,先觀察他們怎麽做生意。反正比她在出租房裏躺著舒服多了。

果然,今日西貢路人行稀少,一上午過去,路過的洋人華人不過百余,其中華人不會進洋樓,洋人呢,要麽坐著馬車,要麽匆匆有事。發現這是個英語服務的“洋行”,且好奇進去光顧的,只有七八個。

另外還有十來個洋人,似是熟客,沒事過來串門跟老板聊天。進來一看來容閎不在,熟門熟路取了自己要的東西,結賬走人。縱然有人注意到那些茶葉,也只是驚訝點評一句,沒表示太大興趣。

常保羅最近談戀愛,整天魂不守舍——當然這年頭完全沒有自由戀愛的風氣。不過他家比較開明,征得他同意之後,張羅給他相親,算是個“父母之命”做個補充。媒婆把人家姑娘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他面還沒見上,已經害了相思病,開始琢磨用英文給人家寫情詩了。

常保羅此時正琢磨寫詩,忽然冷不丁擡頭,很滄桑地跟林玉嬋說:

“小囡,炒茶容易,賣茶難啊。”

林玉嬋好勝心起,笑道:“我們比比誰先賣出去今天第一罐茶——哎,有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