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4頁)

反清的骨幹力量都死光了,幸存的接班人只能小打小鬧,隨便做點小本生意糊口這樣子。

大清一時完蛋不了,只能先默默回血,恢復實力。

這是林玉嬋的想法。

但蘇敏官還是有點心裏頭過意不去,苦笑道:“要是在廣東,前輩們恨不得每天睡前念一遍反清復明,哪容我這般不求上進。”

他左看右看這“同鄉會”牌子,又似乎是自語:“若是能有一千五百兩銀子進賬,我就請個醒獅隊,風風光光在全城宣傳一下。“

還念念不忘呢。林玉嬋提醒他:“義興招牌沒法改。全國的天地會老鄉都認這兩枚銅錢呢。哦對了,容先生正在打聽別的武裝船運,名字一個比一個好聽,你且死心吧。“

蘇敏官被她擠兌一句,不以為忤,微微一笑,轉而問她:“徐匯茶號表現如何?沒給你把茶炒糊吧?”

他這一提醒,她才想起來看時間,撒腿就跑:“走了,再會!”

---------------------

徐匯茶號作為專業加工商,服務齊全一條龍。清晨伊始,就有專門的力夫上門取貨。不用林玉嬋自己另找。

“層層外包”的確增加成本,但它畢竟方便啊。

林玉嬋趕到博雅洋行。容閎還沒起床。她沒跟常經理寒暄兩句,力夫就拉著車來了。

毛掌櫃早就千叮萬囑,說這次的客戶是個小姑娘,大家休要少見多怪——就算是小姑娘,也不能怠慢,人家懂行著呢。

力夫們心裏雖然有根弦,但初見林玉嬋的時候,看到她那單薄的身板、秀氣的五官、樸素幹凈的小襖裙,還是有點不適應。

聽她發號施令?她還不如自己家婆娘嗓門大呢。

但力夫們已經習慣了服從。況且有工錢掙,沒人跟錢有仇。

還是按要求將一箱箱茶葉裝車。只是做得馬馬虎虎,眼裏閃著不信任的光。

林玉嬋也並不太介意他們的態度。觀念扭轉不是一夜之間能完成的。能指揮得動這些大哥她就謝天謝地。

不過,還是要嚴格提出自己的要求。

“這些茶葉箱子遠道船運而來,算不上結實。裝車的時候捆三道,繞過縣城走馬路,不要顛簸。”

一連幾日,她不厭其煩地叮囑。

力夫們懶懶散散,斜眼看她,得過且過。跟當初德豐行用的那些廉價苦力一個樣。

林玉嬋忽然恍惚憶起去年自己空降伊始,也是這般混在苦力隊伍裏搬茶葉,冒著腰杆折斷的風險,閉著眼,咬著牙,一點點試探自己的極限,自願被剝削得一幹二凈,只為避免被立刻發賣的命運。

現在呢,她兩手空空,跟在車隊旁邊“押送”,反倒像那剝削的人。

林玉嬋心念一動,來到茶葉堆積的空場。

“難道還要我示範麽?這樣搬,不毀箱子,也不多費力氣。“

她微微屈膝,深吸口氣,大腿和腳跟用勁,穩穩地將一個箱子扛了起來,舉重若輕地送到車上。

許久不做苦力,有點氣喘,小臉脹紅,肩胛骨被衣裳擦得火辣。

但力夫們已經無暇注意她的臉色,一個個張大了嘴,好像看見神仙,頓時肅然起敬。

“不、不得了……”

從沒見過力氣這麽大的女人!

莫不是有什麽武功在身?

其實力氣大的女人不少。街上常見前後背著兩個娃、還忙碌幹活的貧家女。但貨物畢竟不是孩子,也不會長出雙手雙腳纏在母親身上,運送難度比兒童要高多了。

林玉嬋:“別愣著,我跟你們一起搬。”

當然,顧及自己的脊椎,她後來都是挑輕一點的箱子搬,只費力氣,不損骨頭。

但和她小小的身軀一對比,已然不成比例。

力夫們齊齊閉嘴,乖乖按照她的要求開始幹活。

此時容閎起床,小洋樓三層窗戶打開,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低頭一看,嚇得坐回床上。

“……大力丸?”

---------------------

到了徐匯茶號的炒茶作坊,林玉嬋匆匆喝口水,開始監工。

毛掌櫃雖然會偶爾來作坊巡視,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炒茶師傅自己幹活。

只規定了期限和工錢,師傅們自然而然地憑經驗,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做工。

縱然林玉嬋給大家講過自己的要求,人性`愛偷懶,她若不督促,師傅也不會百分百照做。

“張師傅,生鍋夠熱麽?”她問。

那張師傅埋頭燒火,含含糊糊答道:“夠熱夠熱,姑娘放心。”

他想,小姑娘家懂什麽,就算是家傳淵源,也不過是紙上談兵。他張師傅炒茶三十年,炒過的茶比她吃過的炒飯還多呢。

林玉嬋從袖子裏摸出一個溫度計,悄悄探下去——

“才280度。我不是說了,要300度才夠。”

溫度計是從容閎店裏借的,屬於他那永遠賣不出去的貨品之一——中國人講究“中庸”和“適量”,對這種精確的東西不感興趣。當年洋人傳教士把這玩意獻給乾隆皇帝,得到的評價便是“奇技淫巧,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