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4頁)

“蒸汽時代即將結束?新式內燃機已獲專利,將於第三屆倫敦世界博覽會展出……”

當然也有不少關於中國的時事報道。大多數是當地官員任免通知,或者是旅遊警告:“叛軍又流竄到某省某地,僑民應避免出行。”

乾坤顛覆,鬥轉星移,有人在原地踏步,有人在不擇手段往前沖。

忽然,林玉嬋在角落裏看到一則不起眼的通告。

“清國大臣Hung-Chang Lee不日抵達上海,處理平叛及組建海軍事宜……”

林玉嬋把那拼音讀了好幾遍——

“李鴻章?”

在旁邊大寫加粗的“林肯”的對比下,這個名字顯得平平無奇,乍一看像是個夾縫廣告。

林玉嬋聚精會神,正要再讀細節,只聽得門外喧鬧漸起,有人哭天喊地。

“老爺們行行好,收留我們這個快餓死的孩子吧……做牛做馬都可以……我的小囡很乖的,只要十斤米,十斤米換一個小囡,什麽活都能幹哪……做童養媳也行……”

一群剛剛逃進租界的難民,身上沒有完整的衣服,餓得肋骨突出,肚腹膨大,跪在報館門口。

小孩子黑不溜秋的,頭上插著草標,張著嘴,沒力氣大哭,抽噎著抱緊父母的腿。

最近江浙戰事頻繁,這樣的難民每天都有,當街乞討、露宿、賣兒賣女。縣城和租界當局組織了不少收屍隊,每天都能拉滿好幾車。

報館的華人門房連忙跑到門口,大聲趕人:“走開走開,這裏是洋人公所,不好亂鬧的!”

同時對林玉嬋說:“姑娘別看啦,快走快走,這些人像蝗蟲一樣,粘上你就不放啦!”

誰知難民更不走了,一個敞胸的婦人大叫:“洋大人慈悲!只要給口吃的就行!一文半文都行,孩子快餓死了!”

小女孩餓得奄奄一息,一只腳腫著,大拇指鮮血淋漓,被自己吃脫了皮。

喊聲驚動了報館裏的編輯。一個教士模樣的洋人下樓查看,問明情況,連連搖頭。

“太可憐了……太野蠻了……在美國,廢奴主義者正在用自己的生命捍衛黑奴的自由,可是這些中國夫妻卻把他們的孩子當貓狗一樣販賣,簡直不可理喻。”

“約翰,”教士招呼那個華人門房,“把這些卑鄙的奴隸販子趕走。我不要聽到這些可憐孩子們的哀鳴。”

華人門房抄起一根棍子,開始趕人。

“滾開滾開,不就是要錢嗎,洋大人不吃這一套!”

林玉嬋早就出了報館,惻然看著難民哭號,手裏攥著的銀元又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些小孩要是餓死了,結局大約也就是亂葬崗,跟上輩子的林八妹一樣吧?

他們甚至賣得比林八妹便宜許多。林玉嬋數數自己的積蓄,足夠買三個小孩。

可是買了以後呢?難道讓她們當丫環伺候自己?還是白養著?還是放走,讓她們在這個險惡的社會裏裸奔?

她們的父母得了錢,換了米,過幾天能吃飽的日子,然後呢?

那些她沒遇到的、成千上萬的難民呢?

“我救不了這許多人”。

況且她不得不謹慎。在大清的生存技巧繁多,其中一樣就是“財不露白”。自己一個單身女子扔出銀元來做慈善,讓人看到了絕非好事。

她瞻前顧後了半天,朝路口一個餛飩攤走去。那餛飩攤老板是個虎背熊腰的大叔,不像賣餛飩,倒像殺豬的。

“這樣一塊銀元能買多少碗餛飩?”她問。

老板略略一估,粗聲道:“一百來碗吧。姑娘是要在家宴客?”

“煩你做一百碗,招呼街上乞兒來吃……”

自己就不出面了,免得被人惦記上。

她還沒吩咐完,擡頭一看,愣住了。

有人比她還聖母。一個穿綢衫的文士偶然路過,看不下去這賣兒鬻女的慘狀,一邊抹眼淚一邊掏錢袋。

“我不買你們的孩子。快拿著這錢,去那邊吃碗熱餛飩,這孩子都快餓死了,別吃太快……哎哎,排隊,別搶!”

呼啦一下,整條街的難民圍了過來。

“大善人救命,我們也三天沒吃東西了……”

“老爺長命百歲,我妹妹病得快死了,能多給點嗎……”

“恩公受我一拜,我老婆要生了,給點錢找穩婆吧……”

大善人散著財,忽然發現氣氛不對。圍在身邊的饑民不但沒少,反而越聚越多!

一個西洋皮革錢包很快見了底。他抱歉地說:“就這些了,大家散了吧。”

難民哪裏肯散。一個老婦人委屈地說:“老爺,您把救命錢給了別人,就忍心讓老嫗我餓死嗎?”

大善人左右為難,只好翻了翻口袋,又翻出一包精致點心,原是準備自己當零嘴的。

老婦人一把抓走,飛快朝他磕了個頭,一瘸一拐地走了。

這頭一開,難民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