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3/3頁)

他借著洋火輪帶過來的一點浪,悄無聲息地滑入江中。過了一會兒,拴在床板上的救生圈也自動脫韁,不辭而別,在扭動的浪花裏漂出一道詭異的直線。

他早晚是要走的。即便如今沒有全國聯網,廣州的通緝令送不到上海,但他身份可疑,不可能再跟官府照面。

林玉嬋悵然若失,朝那道浪花揮揮手。

卻忽然發現,腿邊什麽的東西硬硬的。

她伸手一觸,整個人僵了一下,脫口就要喊:“回來……”

細長的火`槍,槍筒上拴著一小錫筒彈藥,密封得嚴實。他沒帶走。

以他的穩妥性格,不像是遺落,倒像是有意留給她的。

……這算什麽意思,身體力行地提醒她提防身邊的洋人?

帶著些許疑問,她默默將槍藏進衣襟下面。

赫德眉開眼笑,正在跟船上的水手搭話:“……沒錯沒錯,就是本人,粵海關副總稅務司長。你們回去可以向領事先生領賞了——聽著,先擡這個箱子,再把這位年輕小姐送上去,至於那個中國水手……咦?咦?……”

*

幸運的是,盡管挨了炮彈翻了船,赫德這一行人傷亡不大,僅有三五個重傷的,都及時安排了治療。其余人各自在旅館將息。

太平軍的攻勢曇花一現,很快被洋槍洋炮兇狠撲滅。上海有大片租界,租界裏的洋人當然不願戰火燒到自己身上,於是悍然破壞中立,成立“洋涇浜保衛公所”,朝廷順勢“借師助剿”,官場上下一片感激贊揚之聲。

而攻城的太平軍,還以為洋人同為“上帝子民”,肯定支持己方,就算不開城歡迎,至少也會暗中相助。

天真冒進。失敗是必然的。

蘇敏官所述的那個認敵為友、兇終隙末的劇本,在不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上演。

*

林玉嬋倒是挺閑。赫德休息兩天之後,就開始他的遊說之旅,據隨從說,基本上就是天天到江海關跟他上司吵架,以及拉上各個有關衙門幫他吵架。外灘邊矗立的江海關大樓,比廣州的粵海關還要高大氣派,大廳裏有柱子有穹頂,混音效果一流,自從赫德來訪,每天那裏頭都跟英國議會似的,爭吵聲恨不得傳到對面浦東去。

而且赫大人有個毛病,一著急,英文說不標準,時而飚出稀奇古怪的愛爾蘭鄉音來,一屋子同為英國人的紳士面面相覷,不約而同地建議:“您可以說中文。我們有通譯。”

林玉嬋作為臨時工地位有限,沒法跟出去看熱鬧。

不過到了禮拜日,例行結薪水的時候,林玉嬋捧著那個紙封,覺得比往日沉些。

悄悄打開一看,叮叮當當,她倒抽一口氣。

銀元一小把,數一數,一元八角。

附工資條,上面有“鷺賓”私印,表明她現在是正式職員編制,比原先的崗位高了三級。

赫德賭一口氣,不願被中國人當成忘恩負義之徒,於是破格給她漲了工資。

同屋的女傭廚娘也都拿到工錢,興高采烈地數完,立刻有人發現——

“蘇林氏,你拿了不少錢啊!誰賞的?”

林玉嬋趕緊把銀元揣袖子裏,說:“我……這不是賞錢,是有人托我還的債。”

她本能地覺得不該說實話。據她所知,海關雇傭的中國人,做的大多是聽差、雜役、文案之類的低等職位。更別提屈指可數的幾個女雇工,做飯搞衛生,誰拿過一周一塊八的巨款。

要是別人知道她平白加薪,難保不會出現惡意的揣測。

她想,改日得找機會跟赫財神進諫,實行工資保密制。

女工們結了薪水,商議著要出去逛街。林玉嬋正想觀摩一下滬上風貌,興沖沖穿上鞋,一道出門。

當然,出門前不忘鎖上自己的衣櫃,那裏面藏著一把槍,誰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