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第三顆鼎魂

我們走進魚骨神廟,腳步聲很空蕩,清晰可聞。

但是韓科長的注意力像是被什麽東西吸引了,根本沒有回頭搭理我們。

韓科長的面前,立著兩盞銅燈,銅燈散發出古樸的氣息,但是造型卻相當奇特,像是一條蛇,又像是一條魚。

銅燈約莫一人高,燈柱呈“S”形,像是雕刻著一條蛇,還能看見上面覆蓋的鱗甲。但是燈盞位置卻不是蛇頭,而是一顆魚頭。

魚頭的模樣猙獰兇猛,張著嘴巴,裏面布滿利齒。

魚頭裏面有凝固的油膏,這種油膏黑黑的,也不知道是什麽做成的,那麽多年過去,竟也能一點就著。

而且油膏點燃之後,冒起縷縷青煙,青煙裏面帶著一種特殊的香味,光亮也很充足。

走進魚骨神廟以後,才發現神廟兩邊的墻壁上,有很多的浮雕。

那些浮雕刻畫的相當精美,可見當初工匠們的手藝是多麽高超。

這些浮雕畫的內容並不復雜,裏面有一個“男主角”,幾乎在每幅浮雕裏面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這個男人一會兒出現在黃河邊上,手裏拿著丈量的工具;一會兒又出現在山頂上,指著山腳下面的河流,對身旁的人說著什麽;一會兒又出現在一個高大的祭壇頂端,衣著莊嚴,躬身拜祭,在那祭壇下面,很多人對著他頂禮膜拜。

這些浮雕的內容非常豐富,傳遞出來的信息也很豐富,我們通過這些浮雕畫的內容,很快推斷出這個“男主角”的身份,他便是大禹。

但凡知道一些華夏歷史的人,對大禹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

根據史書記載,大禹是黃帝的玄孫,為夏朝的開國君王,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廣受世人傳頌。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以陽城為都城,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又劃定華夏版圖為九州。

象征華夏九州的九州鼎,便是出於大禹之手。

“大禹治水”是最著名的上古傳說,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

帝堯時,中原洪水泛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

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置河堤,但水卻越淹越高,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

接著禹被任命為司空,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益和後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

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間,禹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測量儀器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也不敢休息。他親自率領老百姓風餐露宿,三過家門而不入,整天在泥水裏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經過13年治理,終於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濫的災禍。

因為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這座魚骨神廟裏面的浮雕,刻滿了大禹一生的偉大事跡,說他是一座祭祀用的神廟,其實更像是大禹的一座紀念館。

走進神廟,我們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那個蠻荒神秘的上古時代,去領略這些華夏祖先的風采。

這座魚骨神廟,究竟是大禹修建的,還是後人為了紀念大禹而修建的,我們不得而知。

我猜想,把魚骨神廟修建在黃河底部,也許象征著一種力量,只要大禹在這裏鎮壓著黃河,黃河就再也不會泛濫。

魚骨神廟裏面,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東西,空空蕩蕩的,只有一件青銅器皿矗立在神廟中央。

在場的其他人也許不知道這件青銅器是什麽東西,但我和張夢瑤卻不陌生,因為這件青銅器,赫然是一個九州鼎!

在這之前,我和張夢瑤曾在周武王的陵墓裏面,見到過一個九州鼎,其造型跟面前的這個青銅大鼎一模一樣。

所以我們一眼便認出,這是一個九州鼎。

九州鼎用青銅鑄造,造型古樸典雅,鼎身表面密密麻麻刻滿銘文,還夾雜著一些花鳥蟲魚的圖案,神聖而又莊嚴。

在那九州鼎的正上方,淩空懸浮著一團“鬼火”,散發著奇異的紫光。

張夢瑤低低驚呼一聲:“鼎魂!”

是的,那團鬼火並不是真正的鬼火,而是這個九州鼎的鼎魂,聚集著這個九州鼎的所有靈氣,乃冠絕天下的至尊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