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天下第一樓

十年後

七月流火,成化十二年的秋天來的特別的早,離八月節還有段時間,但是夜裏的涼風吹來,第二天一早地上居然凝起了霜。

要說今年還真是奇怪的一年,正月裏,欽天監監正夜觀天象。正月初七,月犯天高星。正月初八,月犯司怪星。(注1)

因不知道要應在何處,所以導致宮內一度人心惶惶。

去年年底,皇帝陛下剛為景泰帝平反正名,恢復了被貶為郕王的朱祁鈺皇帝的名號。

經過內閣商議,將其謚號定位恭仁康定景皇帝。

皇帝朱見深派遣英國公張懋,帶領錦衣衛和宦官,前往西山景泰陵為景帝上冊寶,祭告行禮。

在英宗臨終時,曾反復對兒子囑咐道“景泰之案,永不可翻”。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朱見深不但為於謙等一幹大臣翻案,更是恢復了叔父的帝王稱謂,徹底違背了先帝的遺志。

難道這詭異的天象是在表達先帝的不滿之情?

正月十三日,朱見深前往南郊祭祀時,不但祭壇香火突然被吹倒,執旗的棋手居然凍死在了路邊,這是從來沒有的咄咄怪事,讓朝野內外震驚不已。

紫禁城內更是流傳起了一則謠言,說有人在宮內見到了四處遊走的老皇帝陛下的鬼影。陛下穿著袞服,頭戴二龍烏紗翼善冠,面色恐怖,仿佛死不瞑目似得,瞪著老大的眼睛。

鬼影所到之處,宮內的器物無故毀壞,宮人們更是突發寒意,接連病倒。

面對此種謠言,朱見深一方面嚴禁宮人們無所事事,無端造謠,另一方面也下令宮內各佛寺和道觀祈福打醮,為皇宮消災去難。

幾個月之後,關於鬼影的謠言終於漸漸平息,這一年的一半時間也就此過去。

除了春天特別冷,夏天結束得比往年早一些,這半年還算風調雨順,並沒有什麽特別大的事件發生。

隆福寺是京中名刹,殿宇巍峨,霜锺遠振。寺廟始建於景泰三年,是少見的番僧與和尚同駐的大寺廟。因與城西的護國寺遙遙相對,又被稱為“東寺”。

此地香火極其旺盛,尤其是每逢一、二、九、十舉辦的盛大廟會,日銷百萬錢不止,可以與北宋開封府的大相國寺媲美。

幾年前,這隆福寺前的大街上,開起了一個偌大酒樓。

說是酒樓,未免有失偏頗,因為它的正式名稱乃是——星海娛樂總匯……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因為名字過於拗口,聞所未聞,於是京師內的百姓幹脆稱其為“星海匯”。

據說這個“星海匯”的幕後大老板,乃是京城著名美食老饕,《京都調鼎錄》、《京都食珍錄》、《京華黃粱集》的撰寫者,“星海大師”是也。

自從十二年前出版了《京都調鼎錄》,這位筆名喚做“星海”的調鼎高人,一躍成為北直隸吃貨心中的美食領袖。

他的每一本專著,一徑刊行,都會引發全城熱議,甚至引得洛陽紙貴。

其中《京都調鼎錄》記錄了二十多種家常美食的做法。雖然家常,但是貴在精細。據京內幾個知名大酒樓的廚子所說,本書中記錄的很多烹飪手法,不是擁有二三十年刀工,火工的頂級名廚,壓根無法知曉。

這種技法基本只在父子和師徒之間傳承,這個“星海大師”居然將他公諸於世,而不是敝掃自珍,可見其“一代宗師”的風範。

從此以後,“星海”兩個字,就和“宗師”畫上了等號。

《京都食珍錄》是繼《調鼎錄》之後第三年才出版的。

本書記錄了大明國南北兩地各種點心糕餅的制作方式。包括南方的“嘉湖細點”和北方的“官禮茶食”。尤其是流行在南方的各種酥皮點心,酥糖糕餅,被這星海大師寫得是活色生香,光看文字就覺得食指大動。

有人曾經按照書中所寫的方法親手還原了各種酥點,據說美則美矣,只有一點不太好——不夠甜。

據說按照大師所述的分量,再加上一倍的白糖,做出來的點心味道才剛剛好。若是嗜好甜食,不妨再加上一倍白糖,或者幹脆倒入蜂蜜。

據此,大家推測這星海大宗師,可能是個浙東沿海人士——眾所周知,沿海的浙東人比較愛吃鹹口。

第三本《京華黃粱集》是在三年前出版的。距離再上一本《食珍錄》的出版已經距離很多年了,甫一在書局露面,還將眾人嚇了一跳。

很多人猜測星海大宗師這麽多年都沒有新書上市,很有可能壓根已經不在人間了。

都說世間已無大宗師,只留下了關於大宗師的傳說。

誰知道星海大師不但再度出山,而且一出手就將整個大明國飲食界都震撼住了。

如果說,前兩本書記錄的菜肴和點心,還是大明國內能夠見到的食物的話,這第三本書裏寫的菜式,則壓根聞所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