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有緣千裏來相會

南京兵部

議事堂內,一幹武將按資排座,謄寫著《方略》的折子,在眾人手中逐一往下遞去。

眾將士看過之後,紛紛表達意見,不是復述邱浚的論點,就是說些大同小異的觀點。

總而言之,“圍而不攻”的大致方針,受到了眾人的一致首肯。

沒有想到,大統領韓雍,居然會在此時旗幟鮮明地反對這個連陛下和閣老們都贊許的方針。

“所謂‘兩廣合圍’,說的輕巧。難道在座都忘記,如今叛賊可不止在兩廣地區了。湖南、江西,綿延數千裏的大山上都有叛軍。若是‘合圍’,難道湖南和江西就不需要‘合圍’了麽?若是這樣,不過就是把在兩廣為禍的賊子分散到周圍各省而已,這算得了什麽‘合圍’?”

韓雍雖然自己是進士翰林出身,罵起同為翰林的邱浚來卻是半點都不饒人。

他站了起來,指著大堂之上高高懸掛的《大明西南州府輿圖》,厲聲罵道,“這邱翰林書念得多了,被字迷了眼,怕是看不懂地形圖了。諸位將領都是多年老將了,怎麽能只看文章的表面功夫呢?”

“從這兒,到這兒……”

他指了指兩廣之間的距離,又點了點中間大藤峽所在的位置,大聲說道,“綿延數千裏,且都是山區。我軍若是真的一路圍剿,隨著賊人入山。莫說什麽三五年,就兩廣的天氣,加上山林中的瘴氣和熱毒,只消一個夏季,就和之前的幾次失敗的圍剿一樣,將半數以上的力量都消耗殆盡。”

眾將士聞言,皆是無語。

“我就不說別的。這合圍需要多少人馬?多少軍糧?多少補給?這邱翰林可算出來了?”

韓雍雙手一攤,冷笑道。

“現下已經四月,距離陛下正月裏正式確定對廣西用兵的決議以來,已經過了整整三個月了——直到現在,都還沒有湊足糧草呢!”

若不是因為糧草遲遲未決,大軍人數未滿。他們早就從南京開拔往西去了。何至於都到了春末,還滯留在南京,整軍不發。

夏天是西南最難熬的季節,多雨,潮濕,毒熱。他們這群兵士,大部分都是北人,最害怕的就是西南的夏季。

此言一出,負責督辦軍餉和糧草的幾位士官都低下了腦袋,默不吭聲。

這也不能全怪他們,主要是新上任的戶部右侍郎薛遠在籌備軍費這一塊動作忒慢了些。

至今非但糧草有所缺口,連各級將領人馬都還沒有到位。南京兵部軍營有三分之一的位子還空著呢。

只是這話,他們不能擺到台面上去說。

戶部有戶部的難處,前一任的馬侍郎在任期間,虧空了那麽多銀子,還不是要繼任給填補上去麽。

薛侍郎想要在短期之內整飭那麽大筆軍費出來,也著實為難了些。

“那……其實我們還可以沿各州府縣攤派軍費,還可以沿路征抽壯丁,隨時補充隊伍。”

有個不怕死的提議道。

“隨州攤派?真是好計策啊。”

韓雍嘴上說好,雙眼卻是怒氣沖沖,“戶部都抽不出來的銀子和兵力,由行軍的大軍來抽?此次征發十六萬大軍,已然是‘舉國之力’,還要怎麽征調?本來這些州府都因為叛軍的緣故,民生凋敝,百姓不安,我等不加以撫恤就罷了,還想著打擾民生?這是準備再進一步‘官逼民反’不成?!”

“永熙!你這話過了!”

永熙是韓雍的字。

斥責他的人,是征夷將軍,主將趙輔。

這位趙將軍祖籍鳳陽,祖上是開國功臣,梁國公趙德勝。他世襲濟寧左衛指揮使,參加過北京保衛戰。

這位趙將軍出身高貴,與皇室交情匪淺。而且他能文善辯,又善於交際。比起過於剛直的韓雍,要左右逢源的多。

雖然他心中已經隱隱認可韓雍的話語,面上卻要做出駁斥的樣子,以防他說的太過,被人猜忌。

畢竟這位右僉都禦史,之前就因為遭人嫉恨被彈劾過不止一次。

好不容易這回在王尚書的推舉下再度出仕,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口舌之快而再度沉沙折戟了。

旁的不說,兩位監軍太監盧康和陳碹現在正在一旁聽話。

韓雍自知失言,想到剛才頭腦沖動脫口而出的話語,也頓時冷汗漬漬。他感激地朝趙輔抱了抱拳。

平復了心情後,再一次開口。

“此戰必定要速戰速決,半年之內必有結果……翰林院書生之流,做文章可以,只憑著下頭的只言片語,做出這等《方略》,實在過於草率。”

在被彈劾丟官之前,韓雍曾經做過江西巡撫,還隨軍平定過浙江與福建省的叛軍。有一線的戰鬥經驗,體驗過山區民情。

“之後,韓某會寫一封折子,稟明聖上,告知此《方略》萬萬不可……”

聽他這麽說,趙輔這才長長地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