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022(第2/7頁)

“大理寺之事……竟是少卿大人的一場請君入甕?”杜棱突然脫口問出,後收斂起驚詫神色,擡唇笑道:“少卿大人的謀略與膽識,杜棱佩服。”

孟西洲並未理會杜棱所言,只不緊不慢將事情講清楚,“臣已把近郊幾處命案尚未腐壞的屍身拉入京中,昨日已讓李炎對比過大理寺前發現的屍身,傷口一致,是同一批人所為。”

“即便是同一批人,子思又是怎麽將刺客同慧王聯系在一起。”

“通源錢莊。”這一次,孟西洲轉向皇帝,對著他的眼睛繼續道:“刺客行蹤隱蔽,慧王若要養這麽一批人,勢必需要其他遮掩,這便是通源錢莊存在的意義。通源錢莊方才我在杜侍郎所承賬本中看到了,其中聯系,順藤摸瓜下去,自然能找到慧王私養精兵,暗在汴京集結的證據,有這些,足矣讓慧王以謀逆之罪伏法。”

“對,臣所尋證據中,的確有通源錢莊的交易往來。”杜棱附和。

皇帝沉默片刻,沉聲道:“杜棱所尋證據暫時先留在這吧,既然刑部關注慧王案已久,不如此這案子交由刑部主理,子思身體未愈,大理寺就暫先復審協理吧。”

“臣遵旨。”孟西洲頷首應下,余光中,杜棱卻在遲疑。

“這……”杜棱猶豫一瞬,撲通跪下,沉聲道,“陛下,您是仁君。”

杜棱斟酌了一番後,欲言又止道,“慧王是您唯一的兄弟,並且有悔改之心……不如饒了慧王一命,派去王陵思過……”

皇帝掃了眼杜棱,淡淡道,“杜愛卿思慮周全,連朕百年後的清譽,愛卿都已替朕考慮到了。”

“陛下英明神武,以仁愛治天下,國家太平昌順,百姓富足安康,此事不得不多加考慮。”

“子思如何看待此事呢?”

“臣認為,慧王暗自屯兵,私養殺手,在上元慶典當日在汴京城內派出殺手伏擊朝廷命官,已是膽大包天,罪無可恕,即便是宗親,也已犯下十惡不赦的死罪,定然不可私下、或從輕處罰,應以證據公之於眾,讓天下人清楚,陛下對謀逆絕無寬容余地,是以敲響那些亂臣賊子的警鐘為佳。”

孟西洲起身欲行禮,再次被皇帝制止。

皇帝掃了眼站在屋子裏的兩人,最終將視線落在了孟西洲身上,他欲言又止,指尖捏著袖籠不知在摩挲什麽,終是冷嗤一聲。

“是啊,慧王是朕的胞弟,可朕的胞弟眼中,可曾有朕這個胞兄,又可還記得,子思是他的親侄子,他怎麽敢在上元慶典之時,千萬華燈之下,讓大理寺前血流成河!”

啪的一聲重響,書案上的筆架、硯台連帶著堆積如山的折子統統滾落在地。

皇帝動怒不止,內內外外一屋子的內監通通跪下。

皇帝丟下一句,“此案由大理寺主審,刑部協同”後,便怒匆匆地走向後殿。

出了文德殿,孟西洲大步流星,跟在身後的杜棱面如土灰,幾乎是一步步挪著往前走的,尚未從方才龍顏震怒中走出。

他不懂,明明是按照太子殿下吩咐去做的,呈上一份證據,不讓大理寺少卿獨攬功勞,最後再以仁君名號相勸,給陛下仁德留一個台階。

陛下素來有仁君之稱,斷然不會對唯一的胞弟趕盡殺絕。

可一切,似乎在背道而馳。

杜棱正想著,遠遠地聽見有人喚道:“堂兄留步。”

不遠處,太子一行正不緊不慢地往他們這處走來。

孟西洲停在原地扭身看去,太子像是剛從仁明殿的方向出來,見他在那等著,便把手裏的捧湯婆子遞給內官,一人疾步走來。

“臣見過太子殿下。”

太子面露關切,一把扶住孟西洲的胳膊仔細查看,他手勁不輕不重,正好捏在了孟西洲胳膊上的刀傷處。

“堂兄沒事就好,沒事就好,這幾日禁軍都要把汴京城翻個底朝天了,也沒找到堂兄,欸,可讓大家好生擔心。”

“權宜之策,還請殿下見諒,臣還有要事在身,就不同殿下多談。”孟西洲不願同他在這裏虛與委蛇,只想著回國公府前,繞去小宅一趟。

未想剛走出幾步,聽太子在身後帶著笑意道:“堂兄慢走,只是近日春寒料峭,正是梅開時節,父皇賞賜你的那處宅院裏不是有片梅林麽,堂兄若是……”

“不可。”未等他說完,孟西洲冷冷丟下兩字,大步走了。

“杜棱你瞧瞧,我這堂兄慣是個愛黑臉的臭脾氣。”太子面龐帶笑,完全沒有生氣的意思,對著孟西洲遠去的身影點了點,扭頭看向杜棱,“發生何事了?怎得你的臉色比少卿大人的還不好?莫不是事情辦砸了?”

杜棱垂首低聲道:“是臣無能,惹了陛下龍顏大怒,慧王之事,陛下已交由大理寺嚴查不待,刑部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