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戰略就是調動(第2/3頁)

可是沒曾想到,這大明居然不按常理出牌。印度這邊還沒動手,中亞這邊卻先發兵了。而且根據大明進軍路途上觀察到大軍動向的星月教徒們傳來的情報看,這支大明軍隊的規模,至少不下四十萬。

這就讓侯賽因非常郁悶了:他這個集群的後勤基地可是設在拉合爾的。要提兵北上,禦敵於國門之外的話。就意味著他要翻越諸多山脈,走很遠的路——這對於兵力本來就偏少,而且按照事先的計劃是後發兵團,根本沒有得到多少民夫的第一集群來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以,在集群內部反復商議,以及通過無線電與聯合參謀部反復溝通後。侯賽因這邊做出的決斷是:放棄費爾幹納盆地,大踏步的後退,拉長敵軍補給線的同時,也減輕本方的後勤壓力。

當然,這種大踏步的後退不是無原則的。無論如何,撒馬爾罕這個鏈接波斯與中亞的交通要道必須守住,不然萬一中國人的大軍進入波斯,把奧斯曼軍團的陸上通道給切斷還是小事——反正現在歐奧聯盟,主要的補給都是從海上走。關鍵是這些年奧斯曼對波斯吸血吸得太狠,驕傲的波斯人早就對奧斯曼心懷憤懣了。也就是哈奇開斯機關槍威力大,讓波斯人敢怒不敢言罷了。若是把中國人幾十萬軍隊放進去?這個畫面實在不敢想。

撒馬爾罕不能放棄,同樣的,與撒馬爾罕近乎同一緯度的杜尚別也不能放棄——這裏是中亞進入阿富汗的要道。普什圖人雖然獨立建國了,但同樣被奧斯曼人吸血吸得極慘。若是把大明的軍隊放進去?

所以,侯賽因在於聯合參謀部反復溝通後。做出的應對如下:本集群22.5萬人,加上約莫五萬人的土庫曼、烏茲別克騎兵部隊,重點守禦撒馬爾罕以及杜尚別,並等待從印度方向來援的十個印度師。

總之,這場規模宏大的決戰剛剛開始,大明就在戰略上率先調動了敵人。

不過,雖然兵不血刃的拿到了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可面對大踏步撤退到依托阿姆河的支流而建成的撒馬爾罕的奧斯曼兵團主力。孫傳庭集群的困難也隨之而來。

既然是盆地,自然是四面環山了。這個費爾幹納盆地,北面和東面是天山山脈。南面是吉薩爾阿萊山系以及帕米爾高原。西面倒是有個很小的口子,是錫爾河流出這個盆地所形成的河谷。但是走出這個河谷後,就進入了克孜勒庫姆沙漠……

所以,別看如果拿下杜尚別就能進入克什米爾和阿富汗,如果拿下撒馬爾罕,便是進入波斯也方便得很。但要拿下這兩個地方,要麽,四十多萬大軍去翻越吉薩爾阿萊山系,走帕米爾高原。要麽,沿著錫爾河走出費爾幹納盆地後,橫穿沙漠,走到阿姆河的河道上,再沿著阿姆河逆流而上,繞一個大圈後再去打撒馬爾罕。

無論哪個選擇,對於雖有河谷可以利用,但終究是已經不得不翻越天山才能維持後勤保障的孫傳庭集群來說,都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敵軍的統帥很聰明,居然主動放棄了費爾幹納這樣的膏腴之地,大踏步的撤退到了撒馬爾罕和杜尚別。這個,雖然讓我們原先制定的在費爾幹納盆地內與敵軍決戰的想法落了空。但是這種情況,也是在我們的預料之中。畢竟,不遠千裏的把後勤物資運到這裏與我決戰,那是得有多蠢的指揮官才會做得出來?”

“哈哈哈,督師說得極是,我們從不指望敵軍的指揮官犯蠢。”

“就是要這種有點本事的敵將打起來才有意思嘛。”

“呵呵,本督也是這麽想的。不過呢,咱們這一路的任務可真的不輕。畢竟,咱們得先把敵人在中亞和克什米爾的主力給吸引過來。否則等到九十月間滿桂那邊區區五個師,好不容易翻越喜馬拉雅,探出頭一看:哎喲,怎麽還有幾十個師的敵軍堵在山口啊,這孫傳庭是在幹嘛啊。這可就不好了啊。”

“哈哈哈,督師說得對,為了雪區集團軍不至於全軍覆沒,咱們該辛苦還是要辛苦一點的。”

“所以,撒馬爾罕和杜尚別的敵軍,雖然隔著大山,但該打還是得打。本督的計劃是這樣,分兵,主力兵團為二十個步兵師,本督親自率領,慢慢的從正面去翻越吉薩爾阿萊山。杜尚別那地方雖然聯系著克什米爾和阿富汗,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更為重要。但那裏的路更難走,本督不去那裏,這二十個師,三十萬人,只做一路,去撒馬爾罕。

而第二路嘛,五個騎兵師,五個步兵師,由張獻忠和李自成率領。出了苦盞(蘇聯時期此地叫列寧納巴德。納巴德在波斯語系裏是城市的意思),主力繼續向南,翻越吉薩爾阿萊山。而這支別動隊,則是向西,橫穿沙漠,直撲阿姆河,做出一副要進軍波斯的樣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