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2/3頁)

簡而言之,在這裏修建防禦體系,比華夏修長城簡單多了。但真要說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嗯,起碼和劍閣這一類的關隘比起來,它是遠遠不及的。

1634年年末,溫體仁親自來到這裏,然後讓大明的工程師們根據這裏的地形設計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防禦體系。之後三年,印度總督府的大部分結余,都被投入了這裏。到了此時的1638年5月,雖然整個工程尚未完工,但單就已經可以使用的部分,就已然可觀了。

整個開伯爾山口防線,其核心是這道峽谷的最窄處:在這個不足600米寬度的截面上,大明在這裏修建了一座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起來的小城:溫體仁為其取名為張巡寨。

在張巡寨之前,是三道戰壕、鐵絲網、地雷陣以及各類碉堡組成的防線。每一道防線裏,不過幾百千把米的橫截面上,老溫作為一個文臣,也是深度的火力不足恐懼症患者。所以各塞進去了十二門150mm要塞炮。

考慮到從白沙瓦到這裏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公裏,但是這麽短的一截距離,海拔急速上升,由此導致這十幾裏山路運載重裝備及其困難。所以,溫體仁當年規劃這個防禦體系的時候,在張巡寨的後面,還修建了南霽雲堡和許遠堡,這兩個堡壘,一方面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軍事要塞,一方面也是大型倉庫——儲存了大量的彈藥和糧食。

峽谷內的防守是如此,在峽谷上的山脊上,老溫也在多個險要地段修建了重機槍火力點和各種大小不一的炮台。總之,這個防禦體系,用老溫的話來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誇張了點。但只要有一萬人固守這裏,只要守禦者意志堅定,敵人便是十萬二十萬,也休想從這裏越過。

當然,明軍在印度的總兵力是有限的,所以毛文龍和李永芳只派了一個營來這裏。真正的防守主力,還是錫克人。

“本校是曹變蛟,這位是左夢庚,請問怎麽稱呼?”

“尊敬的兩位大明少校,我是錫克王國第一師師長辛格。奉溫總督和我國陛下的命令,率領第一師全員一萬三千人來此聽從你們的調遣。”

“哈哈,那本校就不客氣了。辛格師長,這是開伯爾防禦體系的總體鳥瞰圖,請貴師的參謀部根據圖紙分配兵力。這項工作,一定要在明日下午六點前完成。明日晚上吃過晚飯後,我們和您,一起對每個防禦點進行檢查。”

“如你所願,請放心,我們錫克人承蒙大明恩賜有了自己的國家,一定會為了本國獨立地位的維持和大明的恩德而奮戰到底。”

……

與此同時,印度半島西側的孟買城,毛文龍也在這裏大集諸將,商討應敵方略。

大明在印度控制的力量,除了自己的三個師,以及五個由大明軍官掌控的印度師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旁支力量。

當年大明征伐印度,是用了萬狗天征這一技能的。這打完了仗,自然也要給出力的藩國一定封賞。大明自己拿走了恒河平原這一精華地帶,給了各藩屬國一定的武器,在地圖上開疆,讓他們自己去取印度半島南部的土地。

三年多下來,投入最大,大明之下戰力最強的日本獲得的土地最多:大明劃給他們的半個安得拉邦徹底拿下來了不說,還繼續向南,打掉了兩三個獨立的印度教小國。一共是獲得了近2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這幾乎等同於本州島了。

當然,印度這塊地方的自然條件比日本列島那種火山地震頻發的地方好多了。所以雖然面積還距離本州島差了一些,但其糧食產出卻是本州島的1.5倍!

這就使得日本人是以經營本土的心態來經營這塊新地盤。為此,豐臣棟秀除了派出自己的次子來這裏坐鎮外,還讓已經71歲的真田幸村親自來這裏鎮守。其麾下的各個家族,也都派出了家裏的得力人員進駐……在溫體仁發布總動員後,在印度的日本人呼啦一下就拉出了三個師,近五萬人的兵力——這可不是日本軍官印度士兵的所謂印度師,而是全部由日本人組成的戰力可觀的部隊。

日本人如此,福國也差不多:朝鮮半島總體是貧瘠的,安得拉邦這樣得天獨厚的土地,一樣讓朝鮮人寶貝得不得了。所以,福國在印度的人員,也拉出了兩個朝鮮師。

此外,再加上其他各藩屬國,以及印度總督區北方的加德滿都、廓爾喀、不丹等藩屬國奉命率軍前來匯合。從三月初溫體仁發布總動員令開始,到了這會五月初,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毛文龍麾下的士兵,就從八萬飆升到了二十九萬,整整十九個師!

雖說這二十九萬大軍的戰力絕對是參差不齊的,但人一多了,大家的膽氣自然也就起來了。

不過,孟買的軍事會議進行了好幾天,大家都覺得有點麻煩:海軍不能將敵人戰而勝之的話,印度半島漫長的海岸線,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是敵人的登陸地點,所以這防守真的沒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