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教育事關國本(第2/3頁)

“哎~”曹勛長嘆了一口氣:“我家因為和袁閣老素有往來,所以家父倒是經常諄諄教誨。說什麽現在時代劇變,原有的科舉選拔出來的官員已經很難應對當今越來越復雜的局面……嗯,這個我倒是承認。但是要廢掉舊的,建立新的,這新的東西若是不能保證公平,那還不如舊的呢……”

……

朱由校等人在聽了一會墻角後就失去了繼續吃喝的興致,匆匆結賬後就回宮了:元宵節啊,子時來臨前還是要回宮裏陪著郭太後的。

“由校,你這幾年做監國,難道沒注意到教育方面的問題?”

“呃,大姐。”朱由校艱澀的笑了笑:“當然注意到了。”

“那這個問題怎麽解決?姐姐雖然是女子,但也知道,若是仕途都被奸商包攬,這國家的根基就要出問題的。”

“姐姐,弟弟好歹是二次監國了,如何不知道階層流通通道一旦堵死,失去了上升通道的階層就會拋棄我們皇室?但是這問題要解決起來,不是一般的難。”

“怎麽難了?說來我聽聽。”

“對這些問題,我也曾經寫信向大哥請示。大哥說,出現這些問題,其根源還是在於低價優質教育資源的緊缺。

姐姐,以前我大明的科舉,只考四書五經,學生買這幾本書,家裏咬咬牙都能承受。至於買了書之後請先生指教,有錢就馬上請,請好的。沒錢就老實積累,一代人積累不夠就積累兩代……但是現在這方山模式,從小學(四年)到中學(四年)一共要念八年的書,語文、數學、常識(理化生物歷史地理等)、體育……時間延長,科目增多,絕對不是現在普通的農民和工人負擔得起的。所以,大哥每年不惜把朝廷收入的一成半投進教育裏去,在全國各地建立義務教育學校,就是為了讓普通的工人農民子弟能讀得起書。

但,朝廷現在一年也就一億多的歲入,每年投個一千多萬進去,初期還不覺得有啥。等到最近這些年,建立的學校越來越多,每年維持既有學校的支出,就啃掉了這一千多萬的七八成,這新建學校的進度自然就慢了下來。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都明白科舉制度改革後,以後要想做官,在方山模式下的小學、中學念完書出來才有可能考上。但朝廷卻無力修建更多的義務教育學校。

在優質教育資源極為緊缺的情況下,各方人士為了自己的子弟將來有個好出路,自然的是要想盡各種方法把自己的子弟塞進去了。大哥說了,資源緊缺問題不解決,就算是抓到一個就殺一個,這教育腐敗仍然是禁絕不了的。”

“原來如此,那為何大哥不把步子放緩一點,等朝廷有力量全面鋪開義務教育後再對科舉進行改革?”

“這個不行啊,姐姐。”朱由校苦笑了一下:“現如今我大明的科技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用大哥的話說,初期階段,他指導一下,然後集結我大明的一些天才科學家,就能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現在,隨著蒸汽機的推廣,全國各行各業都要發展,這就需要一支龐大的科研隊伍。而科舉不改,我大明民間的價值取向不變,這數萬、數十萬的科研隊伍就不可能組建起來。”

看著朱徽娟還有些迷茫的連,朱由校繼續解釋道:“弟弟在濱海船廠現在是總設計師,但現在的船舶設計,需要畫的草圖有數千張,這麽大的工作量,弟弟一個人怎麽能完成?這必須是有助手的。而弟弟的助手裏,若是方山學校出來的,我只需要簡單說個大概,他自己便知道如何去做。若是那些沒念過初等物理、化學什麽的船工子弟,你就必須把草圖反復的細畫並細講,可是都做到這個份上了,我還需要你做什麽?而這還僅僅是設計。到了生產實物、總裝的時候,那工作量更大了,需要更多的助手了。所以,沒有數萬、數十萬的普通科研人員,我大明再想攀登新的科技高峰,是絕不可能了。”

“哦,這是不是說,現在的問題在於,為了盡快培養科研人員,必須改革科舉。可是朝廷限於財力,又無法普及義務教育。於是導致了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然後出現了教育腐敗。”

“哈哈,大姐就是大姐,這番歸納總結很到位。”

“說來說去還是錢的問題嘛,可有解決的辦法?”

“我也請示過大哥了,他說這是要分兩路走。一路是成立幾家師範學院,培養教師。一路是引入民間資本,補充朝廷財力不足的問題。”

“嗯。”輕輕頷首,表情稍微放松了一點:“盧郎,昔年父親去世後,原來慈慶宮在紅河實業、方山雜貨鋪裏的股份,大哥分了我一些。我覺得,要不我們把這些錢拿出來,開辦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