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除惡必須務盡

“萬歲爺,這是今天下午李先生和皇長子的對話,奴婢覺得這內容有點……所以還是勞煩萬歲爺親自過目。”

除了皇上,任何大明的重要人物都要在東廠的有效監視之下——大明帝國現任東廠廠督,魏忠賢。

此刻,老魏帶著一副極為普通的老農面孔,面無表情的站在朱由棟身前,向皇帝交上了這天下午李嘉和朱慈燚對話的內容筆記。

作為穿越者,朱由棟雖說百毒不侵,雖說其改革總體算是循序漸進不是太過激進。但他到底動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他也害怕落水死。因此這東廠和錦衣衛在他執政期間,勢力都略微的有所膨脹:只是略微而已,真的搞成特務治國了那還是要不得的。

現在魏忠賢擔任廠督的東廠,連帶宦官、錦衣衛調撥過來的人手,以及東廠自行招募的暗線等,總的工作人員有七千余人。這個數目,比起其鼎盛時期的上萬人當然不如。但現在這七千人,可是優中選優。完全能夠實現從親王到普通百姓各個階層的全覆蓋,而且能夠保證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近距離監視。

如此大的監控範圍,每天匯總起來的情報也多如牛毛。對此,魏忠賢的辦法是:由十名親信初篩,然後由他再篩查一遍,最後揀選出他認為有必要的東西,上交給朱由棟。

在這項工作上,為了避免情報來源過於單一,錦衣衛的田爾耕也有這樣的權力。而且兩人是互不負責,單獨行動。

不過現在嘛,因為田爾耕要坐鎮北京,這邊是魏忠賢跟著朱由棟巡查全國。所以這會兒的情報工作,就是老魏單獨向皇帝負責了。

皺著眉頭看完了魏忠賢遞交上來的談話記錄後,朱由棟思索了一會,然後開口道:“忠賢啊,淮安那邊的士紳們,真的已經是忍無可忍了麽?”

“皇上,不光是淮安府。您知道的,信王殿下出任淮安禦史後,起先是清查漕工安置專款的使用情況,結果後來越查越多,黃淮兩岸堤壩的改造專項費用、兩淮私鹽泛濫問題、兩京(南北京)鐵路修築款項問題等等。這些東西,都不可能光在淮安府就能查清。所以這些年來,整個南直隸,甚至浙江、江西、山東、河南等省份,都留下了信王殿下的足跡……”

聽著魏忠賢的話,朱由棟也只有苦笑。

這位歷史本位面上以多疑、刻薄聞名的崇禎陛下,雖然這一世是當不了皇帝了。但是他這樣的性格,在禦史的位置上,也掀起了滔天巨浪。

淮安府這個地方在明代,是運河的重要節段,漕工很多。同時,他也是這個時代黃河入海的地方,水患非常嚴重。

北宋真宗年間,封禪泰山的神棍皇帝被一個叫做李垂的書生上的《導河形勝圖》給忽悠瘸了,居然想以人力扭轉黃河河道,迫使黃河河道向南——那時候渤海灣是在遼國手裏,如果黃河的出海口真的越來越靠北,最後在渤海灣出海,就意味著遼國以後打宋朝可以沿著黃河暢通無阻的進軍。

結果呢,大宋的官員們在黃河面前是那麽的微不足道:黃河河堤被挖開了,但是他們卻堵不上了,而且那時候黃河完全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向南流,反而是向北流。結果,到了北宋末年,完顏金還沒有打進來,河北、山東、河南三省都被黃河給折騰得差不多了。

完顏金打進中原後,面對到處亂流的黃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進行整治:整個金朝全盛時期不過五千余萬人,每年投入到修築堤壩封堵、引導黃河的壯勞力都是數十萬人。史書記載,最多的一年,投入了850萬人次修築河堤……

這種持續數十年的工程,耗幹了金朝的國力,但總算是有了點效果:黃河被綁回了河道裏。

但是到了1194年,黃河在陽武決堤,淹沒了沿途各縣,最後在淮陽這個地方,奪取了淮河的河道——整個淮河兩岸,原本的膏腴之地,成了黃泛區。金朝最富庶的地方瞬間成了重災區,其國力以秤砣落地的速度掉到了谷底。

金朝滅亡後,接盤的元朝在其九十多年的國祚裏,從頭到尾都在治理黃河,最後治理出來了‘石人一只眼,挑動天下反’的紅巾軍大起義。

可以說,黃河的改道和反復折騰,在很大程度上傷到了北宋、金、元三個朝代的真元。而這一切,都起源於北宋某位奇葩皇帝的荒唐決策。

明朝建立後,黃河完全奪取了淮河的河道。對這樣的結果,明朝歷任皇帝包括現在的朱由棟在內,全都認了:不認不行,後世黃河從新改道山東入海,那一次是把半個河南和小半個山東都給淹了啊,朱由棟根本沒有在這個時候再次讓黃河改道的想法和勇氣。

但這麽一來,原先的淮安就徹底不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