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河套重工中心

朱由棟從穿越過來開始,就對著大河套地區流口水,流了二十年,總算是把這塊地盤給拿到了手裏。

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套。這個地方在總體缺水的西北地區裏,卻是水資源豐富,土地肥美,不管是農耕還是遊牧,都能獲得極好的收成。

除了適合發展農牧業,這個地方的地下,煤、鐵、銅、黃金、食鹽、天然堿乃至有著工業黃金美譽的稀土,其儲藏量都極大豐富。

可以說,這個地方除了石油,幾乎有著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所需要的所有資源。而且因為農牧業發達,因此在這裏發展工業,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從經濟上講,雖然國內一些出色的商人已經嗅到了時代的風潮,並積極投身於實業。但無論是徐元佐開絲廠開日化廠,楊彥明買煤礦,朱盛淼投身航運。其實都是一些能夠較快變現的行業——這是民營資本的天性使然。

所以,投入巨大,見效慢的重工業,必須由國家來主導。而河套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儲備是如此的優越,理所應當的,朱由棟把第一個大型重工業區放在了這裏。

當然,遼寧那邊的自然條件、資源儲備也不差。在歷史本位面,華夏的東北地區在整個20世紀都是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但是這時候的遼寧,漢人已經徹底占據了優勢地位,從政治上講,在這裏建設重工中心,反而沒有河套那麽急迫。

從弘治時代大明放棄哈密衛開始,河套地區已經脫離大明的統治一百多年了。百余年下來,這裏的優勢人群早就是蒙古人了。

在拿到了林丹汗的首級,徹底消滅了所謂的‘蒙古帝國’後,如何穩定這裏的統治,真正的把傳統的蒙古聚居區變為大明能長期持有的固有領土。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在這裏建設大型重工業區。

和農民、遊牧民比起來,工人階級因為生產方式的原因,更有組織性和紀律性。同時,還是因為生產方式的原因,他們可以高密度的居住在一起。在朱由棟的設想裏,他想仿效20世紀50年代的大型國有企業,由企業來辦社會:一個工人,他的工作、求偶、生子、娛樂消費、就醫、兒女教育乃至死亡後的埋葬,全部都可以在廠區內實現。

這樣的一個廠區辦在河套這樣的蒙古族聚居區,起到示範作用是極大的:雖說蒙古人現在因為剪羊毛,以及和平的到來日子過得稍微舒服一些。但是和工廠裏的工人比起來,這生活質量還是會差上很多。於是,大河套地區的諸多工廠,就會自然的形成一個吸盤。吸引蒙古的姑娘嫁進廠區,吸引蒙古的小夥子到廠區做工。當這些蒙古人中的精華因為經濟利益和姻親關系與漢人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大漠南北,遲早都是大明忠誠的固有領土。

所以,第一個重工業區,必須建在河套。

“眾卿,這就是朕的想法。總之,重工業和基礎建設一樣,不能指望民間的資本自發的去做。只能是國家投入、培育。朕的想法是,先期投入兩百萬資金,一萬工人,以及三千軍隊進行護衛。”

在朱由棟把如此龐大的計劃托盤而出後,參會眾臣一時之間陷入了沉思。

作為文臣們來說,大家和皇上共事了這麽多年,絕大多數重臣早就擺脫了以前傳統官員們的心態:以前大家的想法是,百姓們好好種地,朝廷輕徭薄賦就行。但是這麽些年下來,尤其是通過六大報開眼看世界後,特別是明軍裝備的改善以至於打遍東亞無敵手的時候。大家早就明白了工業的重要性。

所以,建設重工中心,大家不反對。唯一需要考慮的,是錢!

“如皇上所言,在河套建設重工中心,於國於民都有極大的好處,臣是不反對的。但,臣作為戶部尚書,保證朝廷收支平衡乃是天職。所以,臣想請問皇上,這河套重工中心,第一年就投入兩百萬,後續投入恐怕只多不少。這個,按照皇上方才的想法,還有設立更多的重工中心。這錢……”

“大司徒且寬心,朕覺得吧,建設一個重工中心,估計前三年都是虧損,這虧損額度起碼在五百萬以上。但是從第四年開始,應當就能盈利了。比如說,我們的工廠生產出來的槍炮,自己用不了,難道不能賣給別人用嘛?”

“賣給誰?”

“哎……”朱由棟悲天憫人的嘆了一口氣:“朕如聞,美洲的殷地安人乃是我華夏殷商後裔,現在在西班牙人的摧殘下過得很慘啊。又比如非洲的黑人,人家自己過得好好的,歐洲的白人非要去他們的土地上殖民,搞販奴交易。我大明,秉持聖人教化,理所應當的要為這些受壓迫的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便是這南洋各地,有些部族仍然處於當地一些強勢部族的壓迫之下,那個,我大明身為南洋所有部族的宗主,總不好視而不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