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當家真的不易(一)

除了在商稅方面,大明的官吏們總體表現得還比較好以外。工商總局的成立,加上廉貞星的加成,使得大明的其他稅種也有明顯的提升。

這裏面數字變化最明顯的就是茶稅:這裏的茶稅是指大明本土內部消耗茶葉時產生的一項專項稅。在大明全民普遍喜歡飲茶,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都願意購買茶葉的大背景下。在萬歷四十六年,全國的茶稅居然只有4.3萬元。

當然,作為穿越者,朱由棟也知道,在歷史本位面,崇禎年間的茶稅只有幾十兩銀子。所以,他登基那年,有個幾萬元也不錯了:大明的吏治在萬歷年間是很爛了,但還沒有爛到底。

而到了這個位面的天啟二年,大明國內的茶稅卻達到了23.5萬元:雖說對於大手大腳的朱由棟來說,這幾十萬元錢對於全國財政幾千萬的規模占比並不算多。但是兩年時間茶稅翻了五倍,充分說明了工商總局成立的作用,以及全國吏治的好轉——這才是最值得欣喜的。

“好,大司徒。”在工商總局的三個局長陸續發言後,朱由棟敲了敲桌子:“收入方面大體就說到這裏吧,接下來請跟大家講一下支出。”

“遵旨。”許弘綱再次起身,翻開了又一本冊子:“去年一年,國家一共是支出了8365余萬元。”

“什麽!”此言一出,一眾大臣紛紛驚詫莫名,如方從哲這樣的老臣,更是雙手拍桌近乎於跳的站了起來。

由不得首輔不激動啊:國家自嘉靖中期開始就年年赤字,到了張居正執政後期才扭轉過來。張居正去世後,大明又是年年赤字,年年都要皇帝的內庫進行補貼。等到今上擔任監國後才慢慢扭轉這越來越大的赤字,到了最近兩三年才達成了收支平衡甚至略有盈余。這好日子才過了多少年啊?怎麽一下子又搞成赤字了?

人家首輔剛才聽到收入有六千多萬的時候,還想著今年起碼能剩下個幾百萬呢:首輔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務,雖然不專管財政,但至少腦子裏還是清楚的——今年國家支出不是一般的多。

作為一個精通文史的讀書人,方從哲知道,中華帝國自古以來最花錢的事情就兩件:其一,打仗。其二,修東西。而最最花錢的就是兩件事情一起幹。君不見,隋煬帝楊廣剛剛登基的時候,大隋的國勢已經到了頂峰,真正是烈火烹油,花團錦簇。結果呢,楊廣修了一條大運河,打了三次高句麗,生生的把一個富強至極的大帝國給搞垮了——大隋當年是真的強啊,所謂的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末年,大唐的戶口數還不到隋煬帝大業五年時的一半呢!

而現在呢,大明也是打仗和修東西一起幹。所以,這支出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聽到許弘綱報出八千多萬的數字,他還是無法淡定。

“大司徒,本官知道,國朝在天啟二年花錢很多,但怎麽都沒想到居然花出去那麽多。能否為我們詳細講講?”

方從哲這話一出,大家都鼓噪起來,因為級別原因,坐在後排的工商總局的三位局長更是漲紅了臉,伸長了脖子:我們收稅容易嘛?死了那麽多的人,耗費了那麽多心血。結果掙來的遠不如花出去的,你這戶部尚書不把這些說清楚,我們第一個不答應。

“便是首輔和諸位不提,下官也是要對支出部分做詳細說明的。”舉起手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後,許弘綱道:“首先是常規支出,第一項,官員薪俸,1300萬。諸位,萬歷四十六年這一塊的支出是1125萬。之所以兩年後就增加了一百多萬,主要是因為海外五州、中南總督府、工商總局等新部門的設立,以及這些部門成立後,起碼增加了上萬的人手。”

對這個,大家都沒有什麽意見:別的不說,光是工商總局的稅警團就有3000人,那可是完全按照精銳軍隊編制的。在這方面的總支出才多了一百多萬,已經很便宜了。

“常規支出第二項,軍隊。我大明現在有新軍十五萬,官兵俸祿、軍營內服裝、吃食消耗,以及訓練中火藥損耗、器械磨損等。這十五萬新軍,每年基本都要800萬元。以前這筆支出是皇上的內庫承擔大頭,但是從去年開始,新軍的所有支出,都是戶部承擔了。”

許弘綱這麽一說,方從哲為首,一眾大臣都把視線集中到了朱由棟身上。

你們這麽看著朕幹嘛?國家的軍隊難道不該國家出錢來養麽?再說了,朕是皇爺爺那樣的守財奴麽?朕下面的產業,是繳納商稅最多的!而且朕每年的利潤,除了供養大內數萬人以外,還要繼續維持方山學校,兩座軍事院校,以及私下撥款給魏忠賢、許顯純、田爾耕作一些不能拿到台面上來說的東西。朕確實不算窮,但也絕對不是富得流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