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後勤保障無礙

俗話說四大天王有五個。這次大明三路征伐蒙古,其實真按出兵路線來說,也有四路。

第一路自然是遼鎮,出兵四萬,領兵大將為杜松和蕭伯芝等人。這一路兵雖少,但卻幾乎都是遼鎮各大將領的家丁:遼鎮是明末軍閥化最早的地方,雖說朱由棟在女真剛剛建國後就迅速將其拍死,而且這些年來盡力給九邊重鎮發放足額軍餉以遏止軍鎮戰兵家丁化。但是遼鎮這個地方太特殊了:地盤和人口都相當於關內的一個中等省份,但卻沒有完整的民政官僚機構,整個兒都是一個大軍鎮,加之這裏的黑土地又是那麽幅員遼闊。所以,這個地方的將領待的時間久了,都不可避免的擁有大量家丁。

這次戶部等三部門聯合核查兵員素質,遼鎮的兵員合格率雖然很一般,但是在九邊重鎮中,合格人數卻是最多的:基本都是各鎮守大將的家丁。

第二路則是薊鎮、京營、騰驤四衛以及部分新軍了。其統帥是曹文詔,麾下有毛文龍、黃得功等將領。作為拱衛北京的重鎮,薊鎮的軍閥化是相對較輕的,但由此也導致薊鎮的士兵這次通過率偏低。整個薊鎮這次只有一萬三千余名戰兵被考核通過。加上京營、騰驤四衛等部隊,也不足三萬人。在得到曹文詔和黃得功的兩個新軍鎮加盟後,這支部隊的戰兵是六萬人。

第三路,當然是滿桂統帥的西路軍。因為這一路的進攻路線最遠,所以配備的兵力最多。除了三個新軍鎮的四萬五千人外,還有單獨抽調出來的五千新軍騎兵,以及山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等五個鎮的士兵三萬多人。共計八萬八千,其統帥是滿桂。

最後一路,則是在指揮上隸屬於曹文詔的中路軍,但實際上卻是獨立進軍的,宣府、大同兩鎮的士兵,一共是兩萬戰兵。其統帥是大同鎮總兵李如柏,麾下大將主要有賀世賢、尤世威等人。

雖說這一路人數最少,當初在做兵力調配的時候,王象乾也曾考慮要不要適當的給這一路補強。但是軍事學院的麻貴以及朱由棟都否決了王象乾的考慮。

麻貴的理由是:大同兵不弱,而且他們這一路面對的是土默特部,相對而言戰鬥力比察哈爾部還要弱一些。而朱由棟嘛,作為穿越者當然知道,賀世賢、尤世威這些出身榆林的陜西人有多猛。而且雖說遼鎮的四萬家丁裏並沒有新軍,但是卻已經率先完成了換裝。這宣大的部隊,既沒有換裝,也沒有新軍助陣,到底能夠打出什麽水平來,也是朱由棟很想看一看的。

所以,這一路的軍隊,是純粹的大明原有戰兵最後一次大規模出征。

……

“大帥,前方斥候傳來消息,說是蒙古人已經遁走,並在沿途的河流、水塘內放置了牛羊的屍體。”

“哼!都是用老的招數。傳令,工兵隊在工部人員的指導下尋找新的水源地並打井。井水泉湧後,按照本次出兵的飲食守則,先有醫療隊的人員使用顯微鏡監測後,再燒開冷卻,給馬匹服用。之後再給士兵小範圍分批次服用。”

“得令!”

1620年3月1日,李如柏在大同誓師出征,一路之上,沒有碰到任何阻礙,到了3月20日,全軍已經行至河套平原中,前套的核心地域,在後世被稱作包頭的地方。

“這裏便是漢代的九原郡了吧?據說漢末三國時期,那無敵的飛將呂布,就是出身於此。”

“哈哈哈,李帥雖然不是我們陜西人,但是對我們這一帶的風土人情也是很熟悉的嘛。”

“本將已經擔任大同總兵很多年了嘛。”應付著笑對了一句後,李如柏又招來幾個傳令兵:“現在我部最前方的是哪位?”

“回大帥,是賀人龍把總。”

“啊,原來是賀帥家的麒麟兒。”對著旁邊的賀世賢笑了一下後,李如柏對傳令兵道:“給賀把總傳令,今日我大軍暫時停止前進,在此紮營。讓他率軍前出三十裏進行偵查。若是能夠抓幾個舌頭回來,那便最好不過!”

“得令!”

對前線的命令發出後,李如柏一邊吩咐尤世威去安排全軍紮營,一邊又與賀世賢親自趕往後隊:本次作戰,朱由棟再三叮囑,蒙古人在軍事上很難對明軍予以毀滅性打擊,明軍要輸就是輸在後勤上。所以這一次出兵,四路大軍的統帥,都高度重視後勤部隊。一旦決定紮營後,主官安排好了庶務,第一時間都會前往後勤部隊。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作為穿越者,朱由棟發動這次大規模的遠征,一方面是要徹底解決蒙古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對大明現有的後勤保障系統進行一次考核。

得益於此時大明的銀庫有錢,糧庫有糧。而且在本次戶部組織的軍戶考核中,雖說刷掉了很多的戰兵,但另一個意義上來說,本次後勤保障,就不需要征調純粹的民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