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蜀藩未來所在

“哈哈哈,蜀王叔,這麽說起來,那朱盛滂被拖到宗人府的時候,牙齒啥的都幾乎被打光了?”

“是啊,皇上。臣這次奉詔入京,先是去了宗人府報備。結果就碰上了這麽個事兒。”

“那大宗正那邊怎麽處理的?”

“那朱盛滂當然是先關押起來了。至於陳子壯幾位士子,大宗正板起臉來訓了一頓也就完事。”

“哈哈哈,有意思有意思,可惜這會兒會試在即,朕不能提前接觸士子,不然真想見見那陳子壯。嗯,頂硬上,廣東人的這句話朕喜歡。”

然後他微微擡頭,對身邊的方正化道:“你派人去打聽下,那朱蘊鏗、朱盛淼父子的事情,是不是真如那群廣東士子所言。如果確實屬實,那就把這父子倆的銀行貸款幫他們還了,資金從朕的內庫走。另外,也把這個事情給張世澤說一下。六大報要重點對此事進行宣傳,朕就是需要這樣的宗室標杆啊。至於朱盛滂?哼,他哪有鳳陽圈禁的資格?你讓老魏出面,帶他東廠一日遊。告訴他,再不洗心革面,朕不介意用他的身體為我大明刑訊科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是,奴婢遵旨。”

方正化出去後,朱由棟又對朱至澍示意:“蜀王叔請坐,啊,說起來,蜀藩也是洪武時創立的老藩了,這家裏的親戚也不少。怎樣?有沒有窮親戚來堵蜀王叔的門口啊?”

“臣慚愧,確實是有那麽幾個不成器的親戚來府裏要錢。臣都安排妥當了。不過請皇上放心,蜀藩自獻王(初代蜀王)開始,就不以商賈為賤事。國朝兩百多年下來,蜀藩以及蜀藩分封出去的郡王、各家親戚,其實都在操持各種生意。所以,蜀藩的子孫,大多數都有至少一家店鋪。皇上的宗室新政頒布後,他們就敢於從幕後走到前台,親自操持各種營生。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是感激皇上的。”

“嗯。”朱至澍說的話,朱由棟至少相信一大半:蜀藩自初代蜀王朱椿開始,就善於經商和斂財。當年朱老四靖難,這軍費的相當一部分,都是蜀王提供的。兩百多年來,蜀藩為首,各四川境內的郡王們為輔,下面從朱椿發源出去的什麽鎮國將軍、奉國中尉們為末梢。整個四川以及青藏、雲南、貴州的商界,基本上都被蜀藩把控。蜀王的子孫們平日裏討生活還是不難的。

朱椿之下,歷任蜀王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賺錢上,一般都是極有眼光的。就說這一任蜀王,當年朱由棟為了應付華北大蝗災,找各藩王要糧食,作為代價,把水泥技術給了出糧的藩王們。結果其他藩王都是去建個水泥廠然後賣水泥給朝廷。而蜀王則是修了水泥廠還要修建成渝公路:現在,成渝之間實現了水泥路交通,蜀王府靠著這條路收過路費,又是賺得壇滿缽滿。

“蜀王叔,這次朕請你進京來,主要是兩件事。”

“請皇上示下。”

“這第一呢,是想問問那個雜交水稻現在進行得如何了?”

“皇上。”朱至澍坐正了身體,認真的拱手:“臣受皇上委托,將廠公和大司空辛勞多年培育出來的稻種在成都平原進行了試種。試種期間,嚴格按照方山實驗室的規矩,選擇了成都附近最優質的一類稻種作為參照物。第一年,雜交一號的試驗田,每畝畝產毛重350公斤,脫殼曬幹後有263公斤。和對照田的毛重250公斤,脫殼曬幹後只有175公斤比起來,優勢極大。而且雜交一號根系發達,分蘖性強,莖稈粗壯,穗大粒多,米質優良,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真真是神物一般的東西。

但是呢,第二年,臣用雜交一號在第一年產出的稻種直接種植後,十畝試驗田,平均產量就直接下降了一成多,個別田畝甚至直接下降三成。第三年用第二年的種子種植,產量就下降到與對照田差不多的地步,有的田畝甚至還不如對照田了。”

“嗯。”雖然不是學農學的,但朱由棟也知道雜交水稻因為在表現出父系和母系的優勢同時,也隱含著父系和母系的劣勢。而自留種很容易就在第二代的時候,同時把兩系的劣勢表現出來:結果就是還不如普通稻種。

“朕知道了。那,蜀王叔,這樣,朕的方山實驗室是在北京。這地方能夠用來做試驗田和優質稻種培育基地的土地還是太少了。朕想把農業實驗室放到成都。到時候,還請您多多關照。”

“臣領旨。皇上放心,蜀藩一定為了我大明百姓的口糧而竭盡全力。請皇上披個條子,臣待會就去方山實驗室和那裏的教授做好安排。然後臣在成都先劃一萬畝土地培育優質稻種。”

其實,在有了土豆玉米紅薯這些美洲高產作物,以及未來東南亞大產糧區後。至少就目前來說,雜交水稻的研發問題並不是特別緊迫,只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他真正的目的,是想通過雜交水稻,找到一種抗寒的稻種,以便未來可以真正的開放東北的黑土地——對於這個時代的漢族人來說,不適合農耕的地方,就是打下來了也守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