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郁悶的大司寇(第2/2頁)

沒得辦法,大明六部,其他五部官員被彈劾是司空見慣。但是刑部?咱們是管司法的啊,偶爾一兩個案子出了問題導致具體某個官員被彈劾實屬正常,但是被言官們如此集火攻擊。本朝立國兩百多年,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啊。

所以,這一次集會,大家來得非常整齊。

“現在的局勢大家都清楚,本官也就不多說了。現在本官需要知道的是,新的大明律進展程度如何?從太孫殿下發下修訂大明律的教令後,快兩年了,你們先後提交了兩個版本。結果呢?基本都是換湯不換藥,連本官這裏都過不去,更別說送呈太孫甚至皇上那裏了。”

“大司寇容稟,我刑部下屬各個部門,就沒有專門負責制定法令的。所以,此事一直都是臨時從秋審處、減等處、提牢廳等部門抽人來修訂。但是,到底不是專門修訂法令的,所以……”

“哎……”說到這個劉元霖也只覺得頭大:現在刑部的官員,大都是進士出身。這八股文不考大明律,所以大家在念書的時候也不怎麽學——幾乎個個都是法盲。真要說起來,整個刑部的這些所謂的官兒,在對法令的熟悉和運用上,反而不如那些經年老吏!

“諸位,本官自負責刑部以來,一心所求便是天下再無冤獄。但是幾年下來,深刻的感受到,若是我大明的法令不進一步細化,明化,這地方上的貪官汙吏和奸猾胥吏便仍然能夠在其中上下其手。如此,便是我們累死了,也沒辦法杜絕層出不窮的冤假錯案。這睡虎地秦簡出世後,本官也認真的研讀了。雖說秦法果然是苛烈之法,但是這其中還是有不少借鑒之處的。所以,本官決定,以睡虎地秦簡法令條文體現出的原則為根本,對大明律進行修訂。”

“我等請大司寇示下。”

“其一,我大明的法系,不應該是判例法。而應該有嚴密的整套法令理論體系。但是鑒於我大明現在大多數百姓不識字,不懂法。加之我大明現在的科舉也不考大明律。所以,諸位在制定新法令的時候,仍然要像睡虎地秦簡那般,給每一條法令配一個案例。”

“是,我等領命。”

“其二,學習睡虎地秦簡法令的精髓,其重中之重便是這法令要事先考慮得周全。要把某人觸犯某條法令後的種種情況,以及事後發展,都充分的考慮到。然後在法令中有所體現。諸位都是官,這體察民情正是我們該做的嘛。這樣,新的法令出來一些後,本官帶頭,走訪這北京城的普通小民,甚至北直隸的鄉間宿老,傾聽他們對新法令的意見。”

“大司寇想得周全,我等拜服。”

“嗯。”點了點頭,劉元霖用手指關節敲了敲桌子:“諸位,雖然明天就是年三十兒,整個部堂都要封印。但大家回家過年的時候,一定抽空好好的學學睡虎地秦簡。哎,本官學了之後,真是覺得慚愧啊!”

“下官等也深感慚愧,定然繼續深入學習。”

“其三,這報紙報道後,原本名聲不佳的秦法,之所以迅速得到民間乃至部分言官的認同。本官認為,最最關鍵的是,秦法規定得極為詳盡,如此,官吏判案時上下其手的機會就少了很多,由此顯得秦法更為公正。本官以為,如此法令規則,是對的。法令定的細致甚至死板一點,既是保護百姓避免蒙受不白之冤,其實也是在保護我們的各級判案官員。所以,本官以為,在接下來的大明律修訂中,要盡可能的強調這一點。既往法令含糊不清的,一定要盡量明確。寧可因為死板導致法令不合人情,也不能因為法令的含糊導致冤假錯案!”

“謹遵大司寇之命!”

“嗯,待會本官去興華宮面見太孫,諸位,這次本官去了可是要給太孫下保證的。明年,也就是萬歷四十四年內,一定進呈完整的新版大明律。諸位可不要讓本官犯欺君之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