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總結後出大招

不管穿越過來這十五年取得了多少成績,朱由棟的心態一直比較正:我就是個普通人,要不是諸神互相搗亂,這樣的機會根本就輪不到我。所以,我不能像天才們那樣,所有事情全面鋪開一起上,那超出了我的能力。

大明朝立國兩百多年了,各種問題極多不說還盤根錯節,牽涉極廣。所以,要從上而下的對這個國家進行改革,必須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慢慢來。

從繈褓開始,朱由棟整整反復思考了四年。一直到自己開蒙,有了自己的班底後才付諸實踐。得益於長達四年的思考,所以他一步步走來,雖說也出現了一些錯漏和小瑕疵。但總體而言,走得極穩。

一開始,當然是要弄錢。在開了幾個小的金手指搞到一點錢後,他就上了牛痘法和高產作物推廣,給自己披了一件防彈衣。

按照他原本的計劃,他是想去天津港打造基地的。結果這時候李太後和萬歷推了他一把,讓他直接去南京坐鎮。這一推,使得他的節奏明顯的加快。

在南京的第二天去黃冊庫,表面上看是虛晃一槍,實際上這個舉動的意義很大:太孫殿下這個團體的思想被有效的統一了,大家都明白了現下國家是個什麽局面。由此,即便太孫後來做事稍微不符合常理,大家也能夠接受。

然後就是去抓輿論權,有了輿論權才能更好的掙錢、爬科技樹。錢和科技有了一定成績後,就組建新式海軍、陸軍。之後太孫殿下的實力就進入了螺旋式上升的快車道。

等到薩爾滸一戰,朱由棟獲得全國大部分武將的支持,聲望一時無兩後。隨著朱常洛的去世,他很快就被推倒了監國的位置上——這個進度,遠遠超出了他自己的預期。

所以,真正走上國家權力的頂端後,他做事反而更加的小心謹慎了。

從萬歷四十年(1612)擔任監國開始,三年多的時間裏,在對內改革上,朱由棟其實做的事情並不多。

其一當然是繼續普查人口。

其二是改革幣制、開設銀行。

其三是改革鹽政。

其四是給全國文官、吏員們漲薪水。

這四者,特別是後兩者,當然是一環扣一環,相輔相成的。

不搞清楚全國人口大致有多少,國家的一切情況都會不知道。所以,這個必須要先把工作做在前頭。

而要改革幣制,朱由棟和曹三喜準備的本金是不夠的。所以,必須要靠出賣部分國有資產來籌集資金。在短期內看來,沒有什麽比賣鹽礦來錢更快的了。

不過,只有有了相對靠譜的人口數據,朱由棟才有底氣把全國大部分鹽礦給賣出去:這次鹽礦拍賣,畢懋康手裏可是扣著整整十三個鹽礦沒有上榜。而這留下來的十三個鹽礦,保證了每省至少有一個大型鹽礦是掌控在國家手裏的。其產鹽量結合人口普查數據表明,即便是出現全國私有鹽礦們統一提價,這十三個國有鹽礦也有足夠的力量把鹽價給打下去——這就是人口普查的意義之一。

賣掉鹽礦,大明朝低效得讓人發指的鹽政得到改革後,朝廷有了錢。接下來自然是要給官員們漲薪水了。

還是那句話:高薪未必養廉,低薪一定催生腐敗——現代社會裏,確實有不少人不太在乎薪水高低,只要工作輕松就行。但這有個前提啊:這種人本身他不缺錢!

而且這種人的工作效率,肯定會極低。現代社會不是說了嘛?懶政無為也是腐敗!

朱由棟再怎麽看現在大明的文官們不爽,但必須要承認的是:大明這套中央集權,文官治國的模式,比起西方的什麽封君封臣制度先進多了。這是他未來和其他穿越者競爭時最大的優勢之一。

所以,他還是要依靠這些文官的。

那就必須漲薪了。

至於漲薪之後?一方面肯定是改組都察院,加大貪汙腐敗的查出力度。另一方面則是:思想改造!

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以前大家光靠工資根本沒法活。在大家溫飽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去反腐,那是沒什麽用的。而現在,大家的收入漲了這麽多,反腐也好,思想改造也罷,都有了物質基礎。

在朱由棟的計劃裏,要徹底實現大明國家財政的扭轉,給廣大的百姓減負。那就必須要實行歷史本位面雍正的那三板斧: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吏治就必須要先整頓。

整頓吏治,首先得漲薪。

然後是加強督查和思想改造。

大明現在的官場,基本都是偽君子當道。因為全國所有官員都不得不貪,以至於大家反而更在在意表面上的道德文章。幾百年下來,除了少數堅持本心的人之外,基本全成了偽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