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牽一發動全身

作為這個時代無可爭議的歐洲第一強國,西班牙的一舉一動從來都是備受歐洲其他國家的關注。而十萬陸軍和兩洋艦隊的大調動,當然瞞不過任何人。

所以,從1613年起,除了被鎖定目標的法國外,其他一些相關的國家,也開始了應對。

就這個時代的歐洲來講,中歐的神羅就是一盤散沙,處於核心地位的奧地利又是西班牙的親戚,所以,中歐國家對此雖然關注,卻是無力或者無意介入。

北歐諸國裏,曾經的霸主丹麥這會兒已經被瑞典多次擊敗,對於西、法兩個巨人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想參合。

東歐諸國距離當事國太遠,加上還要面對奧斯曼的兵峰。南歐除了巴爾幹半島外這會兒基本都是哈布斯堡的領地。所以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真正涉及自身利益,又有強烈介入意願的,除了法國之外,主要就是荷蘭和英國。

“莫裏斯,您對西班牙那位剛上位的神子最近的舉動怎麽看?”

“約翰,還能怎麽看?當然是先等西、法開打,然後我們從背後插上西班牙一刀!”

“您是說,必要時可以撕毀十二年停戰協定嗎?”

“當然!簽署的協議不就是拿來撕毀用的麽?”

17世紀初期,這一塊土地叫尼德蘭,包括今天的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是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這一支的領地。

由於種種原因,這塊土地上的北方七省謀求獨立,西班牙當然要進行鎮壓,數十年戰爭打下來,雙方都筋疲力盡。不得已在1609年簽署了一個十二年停戰協定。

所以,這會兒的“聯省共和國”或者說荷蘭,都只是當地人的自稱。歐洲國際社會其實並沒有普遍承認荷蘭是一個獨立國家。

當然,荷蘭的地理位置是如此的重要,加上英國、法國都想借此給西班牙添堵。所以這個所謂的國家裏,其軍隊的人員組成,本地人的比例其實極低(荷蘭是商人的國家)。構成這支軍隊的,主要是日耳曼人、法國人、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

雖說這支軍隊民族成分混雜,但是得益於一位偉大的軍事統帥,這支雇傭軍多次在戰場上創造出了奇跡。

這位統帥,就是後世被稱為‘歐洲職業化軍隊鼻祖’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執政,拿騷的莫裏斯。

目前的荷蘭政壇,基本就是約翰·範·奧爾登巴內菲爾特負責行政和外交,莫裏斯與其弟弟腓特烈·亨利負責軍事。

雖說在歷史本位面,隨著西班牙的衰落,使得荷蘭在外部威脅減少後發生了內鬥,莫裏斯把約翰的腦袋給砍了(可以簡單的把莫裏斯當做鷹派,約翰是鴿派)。但是至少在現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荷蘭的這個‘鐵三角’還是精誠團結的。

“莫裏斯,我不介意撕毀條約,尼德蘭的真正獨立,確實還需要和西班牙繼續作戰。但是,您對未來這場戰事是怎麽看的呢?”

“很簡單,法國會戰敗,但是西班牙將受到極大的削弱。到時候就是尼德蘭真正獨立的良機。”

“那麽,現在亨利四世發來信件,要求若是西法開戰,我們的海軍也必須介入,您的意思是?”

“不不不,親愛的約翰,聯省共和國的人口太少了,雇傭兵的軍費也過高了,我們的每一個人,每一艘船都是寶貴的。在西班牙筋疲力盡前,我們不能參戰。至於借口,多簡單啊,十二年停戰協定我們才執行了三年啊。”

“好吧,你成功的說服了我。不過,莫裏斯,我們的軍隊必須始終保持在最高警戒狀態,畢竟現在西班牙集結軍隊的地方,就是尼德蘭的南方十省(比利時)。”

“當然,我的士兵要麽在打仗,要麽就是在訓練。除此之外,沒有一絲懈怠!”

荷蘭確定了暫時旁觀的國策,而在海峽另一端的英國。

此時的英國,正處於斯圖亞特王朝的第一任君主詹姆斯一世統治的後期。

在十六世紀後半期,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一世統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長達四十五年。這位女王耗盡畢生之力,把一個混亂、貧窮、內戰不斷的國家,逐漸的整合到一起,並迅速的發展了起來。

為了讓國內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和睦相處,這位女王終身未嫁(不管是嫁給新教徒還是天主教徒,都會引發國內的分裂)。由此也沒有任何子嗣。所以她不得不指定她的侄兒為繼任者。

等到她於1603年去世的時候,留給繼任者的,是一個人口達到930萬,文學水平傲視歐洲(莎士比亞),科技處於爆發前夜,海軍已經擁有與西班牙一戰之力,英國國教基本成型,國內總體穩定的歐洲一等強國(超級強國是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