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科研後繼有人

“臣趙士禎拜見殿下,恭喜殿下出任監國。”

“哎呀,常吉先生一路辛苦了。”

“臣從南京上船,一路都是水路,沒什麽辛苦的。倒是國助將軍辛苦了。”

1612年12月下旬,方山學校整體搬遷入北京。至於地方,出於穿越前高考分數是個渣渣的怨念,朱由棟找武清侯李高把整座完工不久的清華園給買了過來。

本來朱由棟是想把學校名字和實驗室名字改為清華的,借此機會他可以混個清華大學的校長當當。誰知道這個建議被方山師生們集體反對。然後在文臣們面前一向極為強硬的太孫殿下,面對方山的師生們,卻是捏著鼻子保留了學校和實驗室的原名。

“殿下,臣要向殿下舉薦一人。”

“哦?常吉先生剛到北京,這實驗器械都來不及點收,就向吾舉薦人才?想來此人一定了不得,是何方大才啊?”

這一年六十六歲,頭發已經全部花白的趙士禎,滿是自豪的從自己的身後拉出來略帶靦腆的大齡青年:“殿下,今年年末的應天鄉試,君一(張以誠)是主考官,閱卷時發現此子的策論極為符合殿下昔日言論,遂在張榜後特意接見。相談之下,甚是歡喜。於是交到臣的手上,臣與之深談後,只覺得找到了衣缽傳人……哦,臣年紀大了,啰嗦了。殿下,此子是松江府川沙堡舉子孫元化,今年……”

“停!你叫什麽?”

“學生孫元化,見過太孫殿下。”

“哈哈哈~~好!好!好!”稍稍踮起腳尖,用力拍了拍孫元化的肩膀:“敢問表字怎麽稱呼?”

“學生表字初陽。”

“好,初陽啊,你是孤的張先生和常吉先生看重的人,一定是大才了!明年的會試好好努力,孤許你一個大大的前程!”

“呃……”這一年剛剛三十歲的孫元化,雖然臉上依然有些靦腆,但眼睛裏透出的,卻滿是堅定:“殿下,學生不準備參加明年的會試。”

“哦?這是為何?”

“殿下,學生從小就對八股文不感興趣,參加府試、鄉試,實在是家裏需要,被迫而考。學生的興趣,在紅夷人的格物之學,尤其是火器的研發上。所以學生從小這文章都不怎麽樣,多年鄉試,都是名落孫山。若不是今年應天鄉試,老師(座師張以誠)定下的策論題目是論西學東漸。學生可能還是會落榜吧……所以,若是殿下恩準,學生想跟著趙老師學習火器研發。”

“殿下,初陽在火器上的天賦,比臣當年強多了。加上現在有方山各個專項實驗室襄助,假以時日,初陽的造詣絕對高過臣許多。殿下,大明不缺進士,缺的是肯埋首做科研的人才!可不要再逼著初陽去參加會試啊!”

“哈哈哈,常吉先生放心。只要初陽自己不想考,孤怎麽會逼迫他呢?您剛才有句話說得好,我大明根本不缺進士,噓,這話可不能被別人聽見,不然孤的日子就難過了。”

三人再次大笑一陣後,朱由棟黯然道:“利奇先生的身後事,都辦妥當了吧?”

“張府尹嚴格按照天主教義為其舉行了葬禮,殿下請放心。”

歷史本位面,利瑪竇是去世於1610年。這一世,得益於醫學的進步,他的壽命多了兩年。不過也僅限於此了,到底是這一生過得實在太辛苦,所以在1612年的11月,利瑪竇還是走了。

雖說耶穌會派出利瑪竇進入中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傳教。但無可否認,利瑪竇的到來,為朱由棟的事業起步,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別的不說,數學這一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就是利瑪竇給方山實驗室打下的基礎。單憑這一點,朱由棟對這位老人都會抱有深深的敬意。

“耶穌會那邊派出的繼任者是誰?”

“張府尹已經去信澳門,暫時沒有收到回復。”

“好,常吉先生空了替孤給張先生寫一封信,澳門那邊的耶穌會派來的繼任者,如果還是像利奇先生這樣,願意尊重我漢人的風俗,適當改變傳教方式的,我們歡迎。如果非要生搬硬套的,我們也不要這樣的惡客。”

“是,臣明白了。”

“好了,百姓搬家都要折騰十天半個月呢,更何況是學校和實驗室。常吉先生先去忙吧,過些日子等安頓好了,我們再開科技聯席會議。”

“是,臣恭送殿下。”

再次用力的拍了拍孫元化的肩膀以示鼓勵後,朱由棟讓王承恩安排自己的車隊來到了慈慶宮。

因為興華宮是現在大明朝廷事實上的中樞,所以朱由棟思慮再三,終究是沒有讓自己的家人們搬過來和自己一起住。在跟萬歷商量後,還是讓他們繼續居住在慈慶宮裏。

不過他這一次來,整個慈慶宮的氣氛就完全不一樣了:大哥已經是監國了,儲位是穩得不能再穩了,自己這一家集體暴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原先的那種惶恐不安,自然也就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