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天下重新透明(四)

應天府轄下八縣,而朱由棟為了此次清查,準備了四百支工作隊。如此密度,不要說縣了,就是縣下的每一鄉,都能保證有至少一支工作隊。

“各位隊員,奉殿下教令,我們這一隊負責的是應天府高淳縣的廣通鄉。此地水網密布,湖泊環繞,出產極為豐富的同時,也是周邊各地貨物的主要運輸節點,自古以來就有七省通衢的美譽。不過正因為如此,這裏的土地,多為各級官商所覬覦,其人員流動也極大。總之,本隊的工作復雜程度,比起其他很多隊來說,都要高很多。而這,正說明了殿下對我等的信任!我們一定要不畏艱難,紮實完成此鄉的清查工作,以不負殿下對我等的厚恩!”

“老師(隊長)放心,我等定當竭力不負殿下厚望。”

1612年5月21日,方山學校資深教師張文華率領一支工作隊,進駐高淳縣廣通鄉。

從1606年進入方山學校開始,張文華已經執教六年了。按照太孫殿下定下的規矩,方山學校普通學生學制就是六年。六年之後,絕大多數學生或者去橫海衛從軍,或者進入方山雜貨鋪、大明海貿、大明藥業等公司任職,又或者進入方山實驗室進一步提高。

當然,也有一些確實對八股文有天賦的學生投身科舉。對這樣的學生,朱由棟一般是送上程儀,然後讓他們返回原籍參加童子試。在1611年的各地府試中,方山學校一共有二百二十三人參考,有一百三十五人都獲得了秀才功名。其成材率之高,頓時震驚了整個江南。以至於到1612年新生入學的時候,除了繼續定額招收一千名孤兒或者流民外,朱由棟也不得不再劃出三百個名額,讓江南的一些達官貴人富商們,把他們的子弟送入方山學校——當然,這種學生就要收學費了,而且價格極高,每年一千兩白銀!即便如此,還是有各級官員、商人們為了一個方山學校的入學名額打破了頭!

不同階層的學生混雜在一個班級後,當然出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碰到過的問題,至少在新學期開學後,接到新班級的張文華、李國俊等人只覺得頭痛異常。

在方山待了六年,張文華得到張以誠等人的指點,早在三年前就已經獲取了舉人功名。但他卻完全熄了去北京參加會試的念頭。用他的話說,舉人的身份只是讓他自己自由一些,其他的就不用再追求了。這輩子,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為太孫殿下教書育人。

這次人口清查,上方要求各班級至少抽調一名教師出來帶隊。張文華三人商量後,認為一年級新生在語文這一科上不過是學習三百千,這樣簡單的課程,李國俊、黃志剛兩人基本都能勝任。所以張文華就主動報名,並成為了一支工作隊的隊長。

來到廣通鄉後,張文華直接找到了當地鄉長。

中華帝國歷代王朝,一般皇權都不下縣。這會兒所謂的鄉長,當然不是朝廷任命的官員,而是當地的富戶們推選出來的:廣通鄉商貿繁盛,不設一個鄉長是不行的。

“見過張隊長。”

“鄉長客氣,敢問鄉長貴姓?年齡幾何?任職多少年了啊?”

“當不得貴,在下姓馬,名明。今年三十有五,得諸位裏長推舉,出任此地鄉長已經有七年了。”

“哎呀,馬兄弟二十多歲就出任鄉長,看來在此地相當有威望嘛。不錯不錯。”

“不敢,都是附近鄉親們信任。”

我信任你個鬼呢。還不是你是本地的土霸王,家裏地最多,錢最多,狗腿子最多。不然你能當上如此膏腴之地的鄉長?

不過張文華到底在方山那種各路英傑齊聚的地方泡了六年,這基本的城府還是有的。他面色和藹的道:“馬兄弟,本隊來此的目的,想來你也是清楚的。”

“是,重查人頭嘛,應該如此,應該啊。小弟一定大力配合張隊長。”

“好,馬兄弟,還請你通知下去,讓本鄉的一十八位裏長和一百九十三位甲長,明日到此地來集會。”

“是,小弟這就馬上派人下去通知。”

元末明初的時候,天下戶籍全部完蛋。老朱為了重建戶籍,采取的是先人口普查(戶帖)、建立裏甲制度和身份財產認證(黃冊),最後才是土地普查和登記(魚鱗圖冊)。

而朱由棟呢?由於黃冊的徹底完蛋,他不得不把老朱走過的路重新走一遍,這第一步當然是重新進行人口普查。

此時的明朝,其國家機構基本健全,天下秩序也算穩定。所以這一次人口普查,朱由棟和老朱比起來,既有優勢,也有更大的難度:裏甲制還在,還勉強在運行。說優勢,自然是可以通過裏甲長提綱挈領。說難度,當然是因為這個時候的裏甲長們幾乎手裏都不幹凈,很大程度上,他們往往是阻礙這次人口普查的最直接的一個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