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

經過祖孫兩人的深入探討後,初步達成的協議如下:

首先是對本次征伐建州的文臣和武將們進行封賞。

像杜松這樣的總兵,是沒法在實際官職上再升了,只能加五軍都督府的都督頭銜,然後再加太子少保這樣的榮譽頭銜。其他的副將、參將等,基本都官升一級。

而殉國的柴國柱、張承蔭等,自然是追晉一級並發給較為優厚的撫恤。

有新的軍官晉升,就有老的軍官退出。在這一年,大同總兵麻貴、四川總兵劉綎,都因為年齡原因致仕了。

在他們的接任人方面,原遼陽副總兵李如柏升任大同總兵。原橫海衛指揮使麻承詔接任四川總兵。原寬甸衛指揮使蕭伯芝出任遼陽副總兵。而作為太孫殿下耗費心血最多的兩支衛所軍,新的兩位指揮使都是太孫欽點:出任寬甸衛指揮使的是劉綎的義子劉招孫,新的橫海衛指揮使則是曹文詔。

本次征伐遼東的兩位文臣,楊鎬掛兵部尚書銜,出任薊遼總督。而熊廷弼則是被調到了雲南做巡撫——陳時濟可比不上孫承宗,他一個人是罩不住木邦、孟養玉礦產業的。而且此時的暹羅已經開始發力了,大明必須提前在南方做好準備。

出於這個原因,寬甸衛全體戰兵更是直接轉換軍籍到了雲南:西南和東北的氣候可完全不同,這些遼東漢子得提前去適應。

軍官和文臣的封賞相對比較簡單:官位的提升就能讓很多人心滿意足。但是對於普通士兵的賞賜,便是連朱由棟這樣的土豪也感到肉痛。

大明以前的規矩:軍功只算首級,作為普通一兵,你在戰場上拿到首級後有兩個選擇,其一,升軍官(得有空職位)。其二,得賞銀。按照明代中後期的價格,一般是一個首級五十兩。

這個制度在當時其實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為長期拖欠軍餉,導致各級軍官為了保持戰鬥力,不得不把有限的資源拿來保證家丁。所以明朝各軍鎮往往是號稱有多少萬戰兵,但真正能打的家丁也就是號稱數量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所以一場戰鬥下來,能有幾百個首級都是難得的大捷。一個腦袋五十兩,一次大捷也就是支付個幾千萬把兩,這麽算起來並不是太貴。

而這一次,大明官軍們一共拿到了近兩萬個建州女真的首級……

雖說朱由棟在本次出戰前就已經說好,戰時不準割首級,戰後統一評定。但無論如何,最終大家收攏的是兩萬個腦袋。所以這一塊,朱由棟直接出了一百萬兩銀子。

再加上他給萬歷的兩百萬兩,然後加上這幾個月給全軍換裝啥的。一仗就開掉了他三百二十萬兩銀子。饒是朱由棟再怎麽土豪,也真的有些痛了。

“哎,得趕緊的推行幣制改革、軍功計算改革以至於全國的財稅制度改革,否則光靠我做生意掙錢,根本打不起幾場仗啊!曹三喜,咱們經過這麽一折騰,兜裏還有多少銀子啊?”

“殿下,目前我們可以拿出來用的存銀,還有三百萬兩上下。”

“嗯,吾記得,你以前跟吾說過,大明海貿成立後,特別是福寧鎮加大緝私力度後,我們南華宮每年至少有三百萬的盈余?”

“是的,不過屬下說句冒犯的話,以殿下這麽豪爽的風格,說不得哪天屬下這裏就要入不敷出了。”

“啊~哈哈哈~~”朱由棟不好意思的摳了摳自己的腦袋:“曹掌櫃啊,且寬心,短期兩三年內,我們應該沒有大項支出了。我們得為以後的幣制改革準備儲備金嘛。這個事情吾是記得的。”

“哎,屬下對殿下的德行,嗯,但願如此吧。”

聽出自己的財神爺對自己仍然不滿,朱由棟也只好低下頭來繼續討饒,兩人正半是戲謔半是認真的討論著經濟支出呢,袁可立匆匆的走了過來。

“殿下,剛剛禮部傳來消息,說是大宗伯在家中暴斃了。”

“……嗯。”沉吟了一會後,朱由棟長嘆了一口氣:“我們做事,還是要有底線。所謂禍不及妻兒,為了防止有些官員胡亂拍吾的馬屁,咱們得做點姿態出來。”

“是,在下明白了。稍後就親自去郭府以殿下的名義吊唁。”說完這句話後,袁可立又道:“殿下,大宗伯的位置空出來了,這人選?”

“袁先生這會兒想出仕否?”

“在下暫時沒有這樣的想法,而且就是要出仕,在下也不想去禮部。”

“那就算了,溫先生才剛剛升為侍郎,若是這又讓他去接禮部尚書的位置,諸多與此事無關的官員,可能對我們的觀感會變得很差。總之,此事我們不參與了。”

“是,在下明白了。殿下在此時仍能自我克制,在下佩服。”

“哪裏,還需要袁先生時時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