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於歷史不一樣的安陵事件!(第2/4頁)

項梁說道:“安陵君此問到是有些明知故問之嫌啊。”

安陵君看去,莫不說話。

項梁說道:“秦國滅魏之後,這中原動蕩多生,天下大國小國更是惶惶如喪家之犬,秦國莫非就不擔心那些被滅了的老世族蠱惑人心而舉兵作亂的借鑒?四國連滅,秦國此舉便是在效仿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保留些許德政之名的小封國,以為舊王族貴胄之出路,從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國仇恨,對復辟作亂乃是釜底抽薪。”

安陵君聽完,若有所思。

隨即,便率眾回到了府邸。

項梁離開之後,安陵君叫來了他的心腹唐且,於是問道:“這件事,先生如何看啊。”

項梁沒有直說,但是話裏的意思,終究還是那句,到底是借還是不借。

唐且捋了捋胡須,說道:“君上所憂,終歸是不願卷入秦楚之爭而已,不管秦國此等做法是否釜底抽薪,對我安陵這樣的小國而言,並不重要,倘若置身於中,不管秦楚哪方相贏,對安陵都不是好事,倘若我等不相助於秦,楚勝,則必惡於秦,秦勝安陵百倍千倍,攻楚尚需用力,攻安陵根本是翻手之間,可若是秦勝,可畢竟安陵對於秦國來說,是滅楚的樞紐,在秦看來,不相助於秦,便等於助了楚,到時,無論如何,皆難以置身於世外啊。”

安陵君聽完,說道:“知我心者,先生也,本君祖上受封於魏襄王,不曾逾越半步於中原寸土之毫厘,也不願這五十裏封地,卷入天下斡旋之中,項梁乃是本君之故交,此番來的目的,雖然其說,但本君安能不知,可終究,事勢無償,本君豈可因為私義而誤臣民的道理?”

唐且欣然點頭說道:“君上能夠審時度勢,沒有固執於對秦國的仇恨,此乃值得慶賀之事,天下滄桑多少人都是因為彌蒙了雙眼,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臣雖不知其然,但至少,秦國壓境,舉城百姓並無慌亂,依舊日升而作,日落而息,說到底,他們到底是相信安陵君,將自己托付給了安陵君。”

安陵君接著說道:“楚國,也太看得起本君了,你說的對,雙眼若是蒙塵,便會自取殺身之禍,可是,本君的擔憂你可知道?”

唐且點了點頭,說道:“秦國若是失去了耐心,一旦為了滅除而選擇攻打安陵,大王便失去了自己的封地,臣民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君上所圖,只有一點,保留自己的土地,置身於事外。”

安陵君說道:“不錯,可是,天下息壤,誰可獨善其身?本君想置身事外,終究是水中撈月!那若是答應,秦國一旦進了安陵,那安陵,還是本君的嗎?”

唐且想了想說道:“若想讓秦國答應,未必沒有辦法。”

“哦?先生說來聽聽,有何辦法?”

唐且接著說道:“秦國入駐安陵,秋毫不犯,此必然屬於秦王的囑托,秦滅楚,非一日可成,安陵作為樞紐,是攻是借,依舊還是秦王說了算,秦軍輕易不會動用大軍,既然每日秦國都派遣人來勸說,那不如晾著他們不管,等到秦國失去了耐心,必然會對安陵進行最後的一番勸說,那時,君上便提出,讓秦王下旨,保留安陵於事外,當可借地,有了秦王詔令,以秦王秉性,必然因為一個小小的安陵而失信於天下。”

安陵君思來想去,說道:“不錯,能夠拖延秦軍一些時日,也算本君對項梁有個交代了,希望他能理解本君吧。”

……

李信很煩躁。

二十萬大軍居然卡在一個小小的安陵城,而攻楚大軍本就以淮北為核心,安陵就是最好的後援大本營,整個背後,都是秦國的土地,可謂是要糧食有糧食,要兵員有兵員,要山川有山川。

此前,他剛剛一抵達安陵。

嚴格按照國公的吩咐,絕對不可動用武力。

隨後,他先是讓辛勝前往安陵會商借地之事,遭到了安陵君的拒絕,隨後,章邯再次前往安陵赴會,亦被拒絕。

最後,自己親自去了。

安陵君居然只派人說了一句,安陵不可借,連本人都沒會見。

此時,李信幕府聚將,看著一幹大將都坐在左右不發一言,想想此前出征之前,自己的信誓旦旦,頓時怒火中燒,這是他第一次以主將的身份,去攻克最大的楚國。

意義不可謂不大。

居然還沒抵達楚國,就被安陵給困住了。

頓時一腳踢翻了大帳中的銅人立燈,大罵安陵君禍害秦國大事,怒道:“攻楚乃是欲行天下統一之大業,安陵君冥頑不靈,傳本將軍令,明日拔軍占了安陵。”

李信的話一出,讓辛勝,章邯,趙佗等人愣怔住了。

楊端和頓時高聲說道:“將軍萬萬不可,若是出兵,寧不記得大王的十六字長策?會失天下之心,豈非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