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古代直播帶貨(05)(第4/4頁)

楊柳村的楊清,徹底進入貓冬模式,每天的直播都是外面,與她本人沒有什麽關系。

每日換著花樣的讓白氏錢氏給她做好處的。

日子過得悠閑。

四月上旬底,楊清與登州樓太太一行,抵達京城。

在大半年前,楊清作為投資還有想著偶爾進京的落腳地,托樓太太在京城買下了一座四進的宅子。還為了自己住的舒適,進行了改造。

沒想到後來,自己與顧濤訂親,這宅子還能長住一年半載。

誤打誤撞的,還真買對了。

在京郊還買了一座莊子,是一位犯官府中充公的莊子,靠近京城,但莊子不大,只有兩百來畝良田,還有一處兩進帶左右跨院的宅子還有宅子後面的一塊荒地,也有兩百來畝。

之前荒地還沒有來得及開荒,但楊清買下來以後,已經開荒,弄好。還用老辦法,用荊棘圍了三個包圍圈,修了大門。

如今西瓜早就在暖和的屋內育好苗,種入地裏。

荒地也栽種了不少果樹,都是用靈水泡過的種子育的果樹苗,以後的味道絕對差不了。

京城的一切都已經安排好,楊柳村的產業也安排好。

留了下人還有請了楊三水一家幫忙打理荒山上的果園與楊柳村的產業。

楊三水一家因此日子好過了不少,大富大貴沒有,小康還是有的。

走之前,楊清給村裏以及楊氏一族蓋了私塾,灰磚黛瓦,是後世的那種學校,一長排一共幾間教室,有後世的那種書桌,還有黑板,講台,以及粉筆都贊助了一屋子,側面一排有幾間大倉庫。

每一間都擺滿各種貨架,一間屋子的貨架上全是一箱箱的粉筆。

足夠用很多很多年。

還有食堂,也有先生們帶家屬居住的小院,也有屬於學校的公共財產一百畝良田,專供補貼學校各種開支。

大大的校園,到處都種著果樹,也是用來以後補貼學校開支。

還有藏書館,楊清在直播系統購買了許多與古代的書籍看起來一樣的一些手抄本,其實那不是手抄,藍色的封面線裝的,看起來一樣,但造價更便宜。

除了科考的書籍還有一些例如《天工開物》等這類的各種書籍。在直播間賺的銀錢多,但也因為這座鄉間學校,也花了一些。

做好這一切安排,楊清才走。

楊氏的子弟,以後入學,有一部分減免。

走的時候,全村相送。

在京城的日子其實與楊柳村差不多,楊清也沒有什麽應酬,倒是常去樓府走動。

其余的時間,不是在家中就是郊區的莊子上。

還有上上街,直播賣貨,還有實地采買。

年後春天成親,養娃,直播,賺錢,事情反復重復。幾十年的時光,就這麽過去了。

一生平淡,沒有多少波瀾起伏的生活,但也活的開心幸福。兒女孝順出息,丈夫專一還一路青雲,活成了京城女人的羨慕對象。

即便到了後世,幾百年以後,她記的筆記還有傳下來的育兒筆記等各種文字記錄,都成了後世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

還有楊柳村,一直到幾百年後,還保存著她當年蓋的第一所村小。

占地面積大,還有那些先進的理念,讓楊柳村在那幾百年間,人才輩出。尤其是楊氏一族,更是人才濟濟。

她留下的楊宅一直屬於她的後代子孫。

她傳承下去的後代,一直非常優秀,到了科技發達的後世,活躍在好些個不同的領域,都是極其優秀。

顧家,在後世被稱為真正的世家。網民們更是稱之為第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