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節 開張

第一天上學的孩子們臉上都帶著興奮和喜悅,哪怕是平日裏最活潑好動的孩子,此時此刻也都老老實實的把胳膊放在長桌上,腰杆兒挺的筆直,一言不發的望著新來的老師。

在這裏一方面能夠學到東西,最起碼可以看書認字,另一方面還能得到一頓可以吃飽的中飯。

索馬裏地區的許多小學都會向學生提供午飯,畢竟許多家庭生活困難,往往連一天一頓飯都難以做到,許多孩子上學更是為了吃飯,如果遇到長假期,甚至會有孩子被餓死。

同時待在學校裏也相對比較安全,不會被社會上的種種黑暗打擾,不用擔心被欺負,甚至慘遭飛來橫禍,在這個無法無天的國度裏,能夠健康成長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運氣,許多孩子甚至還沒來得及成年,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夭折了。

學校就是人世間的天堂,這已經成為了索馬裏地區所有孩子的共識。

當學校剛開張的第一天,無需李白和鎮長動員,所有的孩子都主動跑過來報道,最遠的甚至有來自十幾公裏外的部落孩子。

很難想像,他們究竟是怎樣冒著大雨,深一腳淺一腳踩著泥濘和水坑,一路趕到這裏來上學。

學校方面自然不會將這些孩子拒之門外,只要符合年齡,一概大開方便之門。

校舍內部面積留足了空間,即便坐上百八十人,依舊綽綽有余,沒有任何壓力,甚至還可以隔成四個班的教室和一個圖書館。

接手學校的老師是一對法國夫妻,在參加國際公益組織之前,就已經是經驗豐富的小學老師,在抵達索馬裏以後,由華夏維和部隊專門從摩加迪沙一路護送過來。

男的叫亨利·阿貝爾·馬丁,中間名當然不止這一個,至少有七八個,原來就是法國一個小鎮小學的校長,因為小鎮經濟敗落,人口流失,生源越來越少,直到最後一個學生跟著父母搬去大城市後,他幹脆關閉了學校,帶著妻子瑪蒂爾達·阿特威克·馬丁一起投入國際公益教育事業。

瑪蒂爾達女士原本就是丈夫學校裏的老師,職場愛情瓜熟蒂落,兩人很容易就走到一塊兒,如今夫唱婦隨,將公益教育當成了自己一輩子的事業。

靠這個發財是不可能的,在這個窮鄉僻壤謀求名聲也相當有限,所能得到的微薄收入僅僅勉強維持生計罷了,如果沒有樂天派的性格,恐怕還真的難以勝任這樣的志願工作。

即使由鎮長牽頭,鎮裏的百姓們七拼八湊,你一百先令,我幾十先令,折算起來,也只能保證每個月拿出20美元支付給這對夫妻倆,即便在消費水平較低的索馬裏,也沒有房租和水電的開銷,但是想要維持兩個人的生活依舊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華夏維和部隊的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欒政委動用了有限的機動經費,每個月又給添了30美元,再加上國際公益教育組織的少量補貼,使得馬丁夫妻倆一個月可以得到100美元的工作收入,算是勉強能夠保證在當地的日常生活開支,估計他們自己也免不了自掏腰包去補貼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

和那些利欲熏心的政客們完全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們是真正的毫無保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沒有種族和國家的界線,他們曾經幫助華夏,如今華夏又有余力幫助其他人,彼此互相支援,不求任何回報,與政治完全沒有一分錢的關系。

在學校的公賬上面,大金主李白又放了五千美元,專門用於學校的各種開支,由鎮長和馬丁夫妻倆共同監管,每個月都會公示,這筆錢維持兩三年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足以讓學校走上正軌。

等他離開索馬裏後,國際公益教育組織也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補充。

即使以鎮長的貪婪,也絲毫不敢打這筆錢的主意,鎮裏的百姓們要是知道了,非把他生吞活剝不可,除此之外,他也只能死盯著馬丁夫妻倆,做好一個合格的監督人。

隨著馬丁夫妻入駐,鎮裏的學校算是走上正軌,從教室裏傳出朗朗的讀書聲,讓當地人的臉上多了幾分笑容。

當地許多人從小就沒讀過書,大字不識一個,跑到外面找工作也沒有人要,除了個子高一點,有一把子力氣以外,再無其他長處,就這樣的睜眼瞎,想要吃上飯完全得靠運氣。

正因為吃過這樣的苦頭,他們才深深知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念了書,識了字將來才會有出路,能夠學到更多的本事,不僅可以吃飽,還可以過上好生活,即使是再蠢再笨的人,也會向往能夠吃飽的日子。

隨著土法釀制完成的第一桶啤酒和第一鍋白酒順利裝桶,李白投資的酒館也同時完成了人員培訓,正式開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