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節 出發(第2/2頁)

幾乎和華夏古代一樣,這些兵頭們相當喜歡隨便設個卡子,收取過路費,就差喊出:“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兩種旗貼再加上打頭的軍用吉普車開路,沿途的牛鬼蛇神們無不是熱情而謙恭的笑容迎接,一路暢通無阻。

不時可以看到黑叔叔和黑大媽們沖著車隊直揮手,很顯然在華夏維和部隊入駐的這段時間裏,與周邊老百姓們的關系處得相當好,當地人也漸漸接受了這支來自於外國的維和部隊。

這種人際關系的手段當然不止是單純的利益輸送,而是源自於多方面的。

比如說體育交流、文化傳播、基建支援和醫療服務等,援助物資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

別看這些老黑們一臉淳樸的笑容,熱情好客。

但是如果真當他們全部都是好人,無條件的滿足對方,處置失當,很容易會被當地人認定為軟弱可欺,甚至群體而攻,當成被搶掠偷竊的對象,那麽所有的群眾工作都將會前功盡棄,引發一連串的嚴重後果。

曾經有過這樣的天真逗逼,下場嘛……很慘很慘!

聖母在物競天擇的非洲大陸,從來都是不得好死。

車隊以並不慢的速度繼續前行,周圍的景色越走越荒涼,已經再難以看到電線杆子和各種屋舍,甚至連人影都看不到一個,倒是野生動物的身影時不時的出沒,甚至還有獵豹、鬣狗和獅子。

非洲其實並不窮,甚至海盜和戰亂饑荒頻發的索馬裏曾經也富裕過。

只不過這些曾經的殖民地被資本主義國家們瘋狂掠奪和傾銷,當地人習慣於被奴役,並不擅長於開發和建設,以至於白白浪費了那些資源,即使所謂的獨立、民主和自由了,也依然是捧著金飯碗繼續討飯,等著那些列強們偶爾一些殘羹剩炙的施舍。

必須得感謝當初封鎖華夏的巴統協議,否則也不會有現如今的完整工業樹,還有余力去搞什麽一帶一路,在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大有代替昔日殖民東道國之勢。

花費了一個多小時,車隊終於抵達了距離維和部隊營地六十多公裏的友好部落帕帕加娜。

這是一個大部落,擁有兩千多人口,同時也是一個小軍閥。

沒有武裝的部落在非洲大陸是無法生存的,每一個軍閥的根本就是他們所歸屬的部落,部落領地也是他們的活動範圍,部落人口就是源源不斷的兵源,甚至全民皆兵,只要有槍,那就有兵。

因此部落在,軍閥在,部落亡,則軍閥不存。

剛到目的地,車隊就被帕帕加娜部落的百姓們給圍了個水泄不通,部落戰士們甚至拿槍對天空射擊,用槍聲來表示自己的歡迎。

從第二輛軍用吉普車上下來的華夏維和部隊高層領導之一的欒希政委當即受到了部落首領和大巫師十分隆重的歡迎,上百人列隊載歌載舞,整個部落熱鬧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