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節 山路難走(第2/2頁)

在某種意義上,這樣做與潔癖無異,但是可以吃的更放心。

別看野味鮮美,營養更豐富,可是寄生蟲和各種細菌病毒比養殖的只多不少,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而且還不好治。

四輛牛車排出一字長龍,緩緩行走在深一腳淺一腳的顛簸土路上。

折樓縣是貧困縣,能夠把路修到這裏已經是頗為不易,照理說,應該把位於深山老林中的自然村遷出來,合並到一起,安置到距離鄉政府相對較近的地方,既能夠解決交通和教育問題,其他的方面也能夠及時照顧的過來。

但是故土難離,百口鄉內又很難找到合適的安置土地,將那麽多人口遷過來,少不得要破壞綠化植被,由於各種方方面面的問題和阻礙,讓這樣的方案缺乏可執行的條件。

水牛拉車,速度自然快不起來,再加上又顛簸,醫療隊的醫生們大多跳下車,跟著徒步而行,反而這樣走路更輕松一些。

路上剛剛下過一場雨,留有車轍蹄印的土路有些泥濘,踩上去很容易下陷,想要擡腳又要費些力氣,泥漿中仿佛有無形的吸力,不斷試圖將鞋子留下來。

幾個醫生可就遭了大罪,他們腳上穿的不是皮鞋就是布鞋,很快沾滿了泥漿,每次擡腳都得小心翼翼,稍不小心就會把鞋子留在原地,用力大些又容易把爛泥甩飛起來,甚至連鞋子差點兒跟著一塊飛出去。

穿著運動鞋的人倒是不用擔心把鞋子留下或者甩飛出去,不過好端端的鞋子變成了泥鞋,總歸有些膈應。

最關鍵的是,泥漿踩多了,濕意漸漸滲入鞋底,鞋子裏面又陰又濕又粘乎,使人格外不舒服。

反倒是村民們所穿的老式解放鞋,結實的帆布面兒,牢牢紮緊的鞋帶,包頭連跟的橡膠底兒,踩在爛泥地裏完全如魚得水,沒有半點兒不適應。

看到大城市裏來的醫生們堅持徒步而行的狼狽樣子,這些村民促狹的吆喝起來。

“哎呀呀,城裏人怎麽走的慣怎麽鄉下山裏的爛泥路,還是坐到車上吧!”

“好好的鞋子糟蹋了啊!別去抹,抹不幹凈的,等幹了用棍子敲!”

“回到頭我家的火塘裏烤一下吧,一晚上就能幹透。”

“這位醫生,要不要我扶著你。”

盡管臉上掛著幸災樂禍的表情,嘴裏卻還是在關心醫生們能不能適應山裏的環境,生怕一個懊惱,扭頭就走,那就不好了哇!

“沒事沒事,我還能走,不就是一雙鞋,我有帶了換的。”

領隊醫生拿著自己專門帶過來的登山杖,深一腳淺一腳的跟著,腳上那雙價值一千多塊錢的皮鞋已經徹底完蛋了,他依然沒有放棄。

其他幾位醫生卻面臨著走泥路陷腳,還是坐牛車顛屁股的抉擇。

正在猶豫間,繞過一處山坡,一座此起彼伏正冒著裊裊炊煙的村落出現在眾人的視線內。

“到了!到咱們村子了!”

牽著老牛的村民,指著山路對面的村子,大聲喊了起來。

“喂!城-裏-的-醫-療-隊-來-了!”

有村民將手放在嘴前當作喇叭,中氣十足的大喊。

沒有手機的時候,山裏的通訊全靠吼,山民大多嗓門大,一開口就如同打雷一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

吼一聲,連野獸也要膽戰心驚。

“來了!來了!來了……”

聲音在山間回蕩。

一秒鐘後,帶著醫療隊抵達消息的聲音終於傳到村子,這也幸虧是山裏,如果是平原上,能夠傳出五十米就不錯了,要是大風一吹,恐怕就只有自己能聽見。

大嗓門的村民又喊了幾嗓子,就見對面村子裏有小孩從屋中跑出來,一串二,二串三,登時全村的小孩都跑了出來,又蹦又跳,顯然是知道了醫療隊到來的消息,正在滿村的瘋傳。

籠罩在炊煙中的村子立刻就像活了過來,不斷有人從梯田,石塊墻,屋子裏,菜地裏現出身形,沖著隔了一道山谷的牛車隊用力揮手,也有聲音能夠隱隱約約的傳過來,似乎帶著什麽“歡迎”的字眼。

黔南省的山區望山跑死馬,牛車和醫療隊來回倒騰著下了山坡,來到谷底,跨過石板鋪成的小橋,再順坡而上,終於來到村子裏。

村裏的大喇叭響了起來,帶著濃濃的方言口音味道,通知全村有醫療隊到來的消息,來看病的人不要給村子丟臉,沖撞了大城市裏來的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