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廚房工廠 龍向梅把新添的家電擺……

龍向梅把新添的家電擺在了相應的位置, 又通電進行了測試。確認沒有故障後,上網點了收貨,並順手打了個五星好評。過了兩天, 特意買的對開門大冰箱與洗碗機等電器也送到了家。

龍家的廚房原先是沒有抽油煙機的,這次索性一起買了。品牌方駐本縣的銷售點派來了安裝師傅。新買油煙機是適合土灶的新款,吸風口貼在灶台上方, 既不占地方,抽油煙的效果又十分的好。一番安置下來, 龍家的廚房終於有了現代化的模樣。

其實按照張意馳的想法,廚房最好拆了土灶, 換成燃氣灶。可惜燃氣管道暫時鋪不過來,罐裝液化氣配送也不方便。只能安慰自己, 柴火農家菜算是賣點,忍了吧。

裝完電器, 龍向梅又喊人在豬圈附近蓋起了小廚房。挨著豬圈的小廚房,專門定制了個特殊的鐵鍋。鐵鍋底部有個像鍋爐的閘門, 煮豬食的時候關著,等豬食煮好了後,打開閘門, 豬食順著事先準備好的鐵質引道,滑進豬食槽。豬食槽是長長的一條, 引下去的豬食能均勻的分配到每個豬圈裏。

豬食槽外,為了防止豬等不及豬食放涼,燙壞了嘴的情況, 還專門定制了柵欄,不到時間不開啟。並且為了好操作,柵欄弄成了電動的。與此同時, 小廚房與柵欄處都設置了定時器,並放置畫著表格線的黑版。這是張意馳把醫院管理的思路,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的農家養殖規範。

要知道農村裏無論養什麽,都相當的粗糙。這個粗糙,不僅體現在養殖上,更體現在生活習慣上。因陋就簡是農村裏最常見的狀態,然而什麽事都因陋就簡,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勞力浪費。

同時,農戶們也沒有明確分工的意識。他們會簡單的分工,多半是男人種地,女人做家務。可是這又不絕對,且沒有直觀公平的獎懲機制,導致做事推三阻四,且人人都覺得自己付出最多,卻沒有相應的回報。時間長了,人人有怨氣,戶戶有矛盾。這就是每年過年都要掀桌子吵架的傳統藝能的最主要的原因。

張意馳暫時管不了全村,但自己家還是能做主的。眼看著要到抓豬崽的季節,從來做事有計劃的他,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在了前面。因為龍向梅必然不滿足於養幾頭豬幾只鴨子,到了年底憑借三瓜倆棗,勉強完成村裏的脫貧指標。他們想要的是致富,真正意義上的致富。

那麽,沒有原始資本的他們,如果想從養殖業開始走出第一步,請人必不可少。一家人互相推諉,結果無非是年底摔桌子摔碗的大吵大鬧而已,畢竟是自家的基業,總有人願意多付出。但請來的臨時工們,可不會管別人家的死活。沒有明確的管理,很可能虧的血本無歸。

目前準備這些,可能為時過早。但張意馳等不了。事實上前幾天,去北京出差的夏天奇,順路拜訪了帶他的師兄林知行。林知行是個嚴肅且嚴謹的人,盡管因學醫之故,對病人有足夠的同理心。但對張意馳的逃避,依然相當的不滿。倒不是他堂堂協和高材生不重視心理疾病,只是認為張意馳不應該躲在犄角旮旯,而是應該立刻回學校,有病治病,沒病滾去讀博。

博士一年兩次考試,三月份張意馳是趕不上了。十一月份那次,是林知行留給他的底線。

張意馳的導師童院士常年忙的找不著北,每年新收的學生,都扔給大點的學生帶。林知行足足帶了張意馳三年,說是師兄弟,實則為師徒。林知行發了話,張意馳無論如何也得做好準備。何況,林知行沒讓他立刻返校,已是非常體諒他的實際情況了。

對張意馳而言,回去讀書倒沒什麽。從小學霸的他,在學業上不說驚才絕艷,也是順風順水。最好的大學,最好的導師,一路走來,羨慕死百八十個同行不在話下。只是協和也是他爸媽的母校,熟人遍地都是,他保證自己回校第二天,他爸媽就能殺到學校。想著學校門口,那套專門買來照顧他上學的房子,他腦子眼都是疼的。

要不是條件不允許,他真的想帶著龍向梅去陪讀了。有鎮山太歲在,絕對能摁住他爸媽別出幺蛾子。

村裏勞動力急缺,好在龍向梅要求不高,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豬圈鴨舍雞籠重新規劃妥當。只等到了農歷三月,去集市買幼崽了。剩下最後一點空余的時間,龍向梅並沒閑著。她從鄰居家弄了台二手的真空機,又進了一批方便米飯,她的成品菜鋪開張了。

直播做出經驗的龍向梅知道,單純的吆喝在這年頭已經不吃香。於是她專門做了一期關於臘牛肉的節目,邀請關系不錯的周季喜的老婆何麗琴現場演示臘牛肉的做法,並把他們家的熏肉房拍了進去。有了前置準備,再直播炒個菜,網友們被她饞的不要不要的,淘寶後台一直叮咚叮咚的響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