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8章 朝中無將,嘉靖之觴(第2/4頁)

此刻的文華殿中,以內閣首輔楊一清為首的一眾肱股大臣都到齊了,噢,應該說除了費宏。

費閣老也是無奈,徐晉是他的門生,如今出了這種事,他亦只能主動避嫌,稱病不朝。盡管如此,還是有大臣上書彈劾他屍位素餐,幸好,徐晉科舉通關之前,費宏還沒復官,要不然張璁之流肯定又會借此大做文章了,畢竟徐晉殿試的時候押中了策論題。

這時,只見內閣首輔助楊一清出列道:“王直父子殺官造反,罪大惡極,自當揮王師一舉平滅。但如今已經是八月之末,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待一切準備妥當,估計已經十月了,逆風並不利於出海。

所以臣以為此事不能操之過急,且待明年西南季風吹起時再出兵也不遲。另外,王直此人乃海盜出身,麾下的賊兵賊將亦深諳海戰之道,加之占據地利,要戰而勝之並不容易。

更何況王直在當地經營日久,估計跟倭人亦有勾連,所以要剿滅王直,必須派一名威望和本領均在王直之上主帥統軍才行。”

楊一清允文允武,乃出將入相之大才,其分析得無疑極為中肯,而且一針見血,殿內其他大臣聽完後都陷入了沉思。

朱厚熜劍眉深鎖,威望和本領均在王直之上的主帥,最合適的人選自然就是徐晉了。徐晉在軍中的威望無人能比,王直便是他招安過來的,馬六甲和九州島亦是在徐晉指揮下占領的。所以如果由徐晉為主帥出兵倭國,估計王直父子會望風披靡。然而,如今徐晉還在大牢裏面關著待罪呢,不可能任命他為主帥。

這時張璁目光一閃,踏前一步道:“皇上,臣倒是有一個合適的主帥人選。”

朱厚熜喜道:“張卿速速薦來!”

“南洋都護府都府俞大猷可擔此重任!”張璁道。

朱厚熜頓時大失所望,倒不是瞧不起俞大猷,反而極為看好,因為徐晉也在面前稱贊過俞大猷是不可多得的帥才,然而,俞大猷此刻遠在南洋,遠水難救近火啊。

另外,徐晉也曾提醒過朱厚熜,西洋人雖然跟大明簽了協議,但未必就不敢撕毀,所以與西洋人的海貿未上正軌之前,馬六甲海峽必須由俞大猷鎮守著,因為其他人鎮不住。

朱厚熜此刻雖然氣憤徐晉“背叛”他,但對於徐晉的判斷和戰略目光他還是極為信任和看重的,所以他一聽張璁舉薦俞大猷,想都不想就否決了,俞大猷目前得在南洋鎮守著,不能動!

“俞大猷不行,一來趕不及,二來馬六甲海峽的位置極為重要,臨時換人不妥。”嘉靖帝擺了擺手道。

張璁微不可察地皺了皺眉,看來皇上對徐晉的信任並不減啊,出了王直這趟事,竟然還放心把南洋都護府交給俞大猷,要知道俞大猷也是徐晉的嫡系。

其實張璁舉薦俞大猷,並不全是出於公心,實際目的卻是打算一箭雙雕,把俞大猷給調離南洋,畢竟這次若能置徐晉於死地,像俞大猷、戚景通、王林兒、謝二劍這些徐晉的嫡系將領也得想辦法除掉,以絕後患。

可惜,張璁失算了,嘉靖帝並不是毫無主見的昏君,好壞對錯還是分明得很清的,一口便否決了他的提議。

這時,夏言站了出來朗聲道:“皇上,臣以為神機營指揮使王林兒可擔此大任!”

此言一出,以張璁為首的新貴派都變了面色,尤其是武定侯郭勛,他立即跳出來反對道:“萬萬不可,靖海侯徐晉如今正在獄中待罪,而王林兒乃徐晉嫡系,所以此人不可信,此時派他統軍出兵倭國十分不妥!”

“皇上,武定侯所言極是,王林兒乃徐晉的嫡系,又曾與王直共事,最後倘若與王直那反賊勾結在一起,必釀成大禍啊。臣以為由武定侯掛帥更合適!”詹事府少詹事桂萼出列奏道。

武定侯郭勛本來還老神在在的,一聽桂萼最後竟然舉薦自己掛帥,頓時便嚇尿了。正所謂雞吃放光蟲,自己有幾斤幾兩,郭勛自己心知肚明,讓他統兵去跟王直這種海上“老油條”打仗,簡直就是送人頭。

幸好,嘉靖帝也知道郭勛雖然是武勛之後,但根本不是帶兵打仗的料,不久前圍剿黑台山,這家夥就躲在後面看熱鬧,根本不出手,試問這種心態的將領,哪能帶好兵、打好仗?

“武定勛沒有作戰經驗,不合適!”朱厚熜輕描談寫一句就把武定勛打發了,後者反而松了口氣,腳步飛快地退回了武官隊列當中。

“皇上,不如便由楊閣老掛帥吧?”禮部尚書席書提議道。

此言一出,席大人頓時收獲了一堆嘲諷的眼神,楊一清確實允文允武,曾經兩次總制三邊,可是自從大明有了內閣,就沒聽說過那位閣臣掛帥出征的,閣臣乃皇帝的左臂右膀,職能就是坐鎮中樞替皇上分擔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