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真實的法國(第2/2頁)

眼下法國工業革命才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甚至都談不上是一種‘革命’,因為這個時候的法國在工商業的發展上處於一種分散狀態,比較先進的大規模手工工場為數極少,更多的工廠依然只是原始的手工作坊形態,工商主的實力遠遠無法同大楚相比較。

但是有一點不同,法國由於從十六世紀就開始建立國債制度,因此以購買公債為重要經營項目的銀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就好比目前歐洲絕大部分銀行都集中在巴黎,而且除瑞士、荷蘭、比利時等國銀行家興辦以外,其余大部分銀行都是法國人創辦的。

因此法國的金融業發展要比大楚深厚許多,而這一點體現在更現實層面上,則是大量的自由派貴族也成為了金融資產階級,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法國更具備資本主義國家的潛質。

而更明顯的一點,就是法國目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經開始陷入了瓦解狀態,反倒是農民土地占有制得到了發展,即法國的土地在法律意義上依然是屬於貴族領主的,可是土地卻慢慢演變成了永佃田,也就是農民可以自由經營、世代相傳,甚至還能專賣,只不過在專賣時需要收筆錢,領主則不能收回永佃田。

“當然,眼下的法國農民依然需要交納象征性的貢賦,不過這筆錢並不算多,大概只占一個法國農民二十分之一的收入,而教會的十一稅差不多也是這個數……不過在這之外,農民還需要向朝廷交稅。”

恩斯特將馬車上的窗簾拉了下來,擋住了外面刺眼的陽光,然後才低聲道:“然而就是這般沉重的負擔,放在整個歐洲國家當中卻並非最悲慘的存在……有不少的法國農民在掌握了一部分生產資料後,通過租地或買地擴大經營,雇傭日工、短工,來進行一些商業生產,比如釀酒。”

寧承澤十分認真地聽著,他並不會在這個過程中隨意打斷恩斯特,只是等到恩斯特話音停止後,他才輕聲道:“父皇曾經說過,對於一個國家的了解,不僅僅只從他們的上層階級去了解,還需要深入到他們的底層百姓生活中去,特別是他們的農民生活狀況,將會是最直觀發映出這個國家底蘊的資料。”

恩斯特笑道:“沒錯,在大楚,陛下為了穩定人數占據絕大部分的農民,不惜花費了巨大的代價,正是基於這個道理。而法國人也很重視農民,與英國的資本主義農場相比,法國更重視小農式的資本主義,也就是華夏人眼中的富農經濟。”

寧承澤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道:“那麽這種富農經濟模式可否在大楚進行實踐呢?”

“暫時恐怕不行。”

恩斯特輕輕搖了搖頭,道:“即便是在法國,像這種富農在全體自耕農中間也占少數,只有其土地超出維持一家溫飽水平的人才能成為富農,而相對於法國,大楚農民實際能夠獲得的土地更少,因此即便大楚農民負擔更輕,可是依然無法大規模成為富農。”

說白了,哪怕華夏眼下更強大,可是由於人口多了太多,反倒在人均方面要落後於西方各國,而更直接的反饋就是西方目前的農業經濟更加粗放,而華夏農業卻盡可能要求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單位產出,才能養活更多人。

不過恩斯特又笑道:“不過隨著大楚在周邊的開拓,如今也獲得了很多耕地,特別是對南洋諸島和對美洲的開拓,使得大楚的人口壓力會得到緩解,到時候富農經濟未嘗不能實現。”

寧承澤沉吟了一番,他畢竟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很多東西還看不太透,這一次訪歐之旅本身也是一次學習之旅,倒也不會著急,只是他心裏卻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一個還只是處於朦朧狀態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