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來自英國人的陽謀(第2/3頁)

半晌之後,侍衛們從門外紛紛走了進來,簇擁著穿著一身大氅的寧渝,還有恩斯特等人也跟再身後,只是此時寧渝的神色已經恢復如常,他掃視了一眼大臣們,才一步步坐上了上方正中央的禦座上。

“剛剛得到消息,英國欲聯合普魯士支持安娜一世發起對伊麗莎白的討伐之戰,除了會給予相關的資金和武器上的支持,還打算讓普魯士直接出兵相助……更關鍵的是,英國人在歐洲重新掀起了‘黃禍論’的宣傳。”

寧渝的聲音裏有些沉重,他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終於出現了。

“黃禍論?”大臣們有些聽得不明所以,這到底是哪兒跟哪兒?

一旁跟隨而來的恩斯特連忙開口道:“據稱這是俄羅斯外交大臣奧爾捷斯曼去年出使歐洲各國時提出的言論,他認為華夏人和他們的傀儡伊麗莎白偽軍已經侵占了整個西伯利亞,並且逼近了歐洲,他們將會同過去的那些韃靼人一樣,為歐洲帶去災難。”

說到這裏,恩斯特也十分無奈地攤著手,“這一套在歐洲還是很吃香的,據說奧爾捷斯曼這一言論得到了歐洲許多國家的贊同,他們盡管明面上沒有什麽表示,可是在背地裏卻開始對俄羅斯展開了各種形式的支援。”

寧渝也不由得深深皺起了眉頭,他自然不會懷疑恩斯特說的這番話,畢竟在歐洲的歷史上,黃禍論便一直都有不小的市場,更嚴格的說,黃禍論的出現本身跟三次所謂的‘黃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這三次所謂的‘黃禍’,第一次發生在公元4世紀到5世紀之間,當時的大漢王朝擊敗了北匈奴,並且促使部分北匈奴西遷,而這一部分西遷的匈奴跟歐洲人眼裏的匈人存在很大的關聯,這些遷至歐洲的匈人對日耳曼人和東羅馬帝國展開了不斷的進攻,甚至逼迫日耳曼人南遷,間接地滅亡了西羅馬,由此這些匈人被稱為‘上帝之鞭’。

第二次‘黃禍’發生在公元11世紀到12世紀,劇本很相似,巔峰時期的大唐對突厥展開了大規模進攻,並迫使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其中西突厥一部便展開了西遷,並且還引發了十字軍東征,而這些西遷突厥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最終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第三次‘黃禍’就更加有名了,那就是蒙古西征,三次西征的過程幾乎使得蒙古鐵蹄達到了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其中蒙古第二次西征不僅攻占布達佩斯,前鋒甚至都攻到了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主力渡過多瑙河,攻陷了格蘭城,可以說整個西方世界都被蒙古人給打懵了。

三次所謂的‘黃禍’使得歐洲對來自東方的事物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恐懼心理,而這一次大楚帝國將俄羅斯從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打成了一個歐洲過來,自然也使得西方人心裏產生了一種叫做同仇敵愾的憤恨。

當然,他們自然不可能瘋狂到來主動進攻大楚,可是只要將來兩個俄國之間爆發戰爭,他們肯定會多多少少幫一幫西俄,而且西俄本身就占據了俄羅斯的精華之地,到時候東俄面對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宋恩銘微微沉吟了一番,才輕聲道:“英國人的想法並不難猜,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大楚在亞洲和美洲制造的壓力,因此為了從大戰略上牽制住大楚,才會開始大打‘黃禍牌’,目的就是為了在陸地上給大楚營造一個敵人,一個強大的敵人。”

寧渝深深嘆了一口氣,“沒錯,英國人這是陽謀,他們希望我們去支援伊麗莎白,讓我們同俄人在如此漫長的距離上,打上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百年戰爭——除非帝國的軍隊能夠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否則無論俄人有多少次的失敗,都不會被我們徹底消滅。”

道理的確很簡單,英國人也很坦誠地將棋局擺在了桌面上,他們不會冀圖於橫跨萬裏消滅大楚,只是希望借助俄人的手,將大楚牢牢拖在陸地上,只有如此英國人才可以放心的去開辟海外,搶占更多的殖民地,最終形成一個全球帝國,到時候即便英國人一仗都沒有跟大楚打,可是他們依然成為了勝利者。

想一想,一場圍繞北方凍土持續百年的陸地戰爭,將會吞沒多少人口和財富?這簡直讓人毛骨悚然,或者說根本都不敢去想象這麽一場漫無止境的戰爭。

更關鍵的是,如果大楚將精力集中在北方,那麽對於南方和美洲的開拓,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個泡影,而只要再過上五十年,美利堅可就真出來了……到時候寧渝根本沒把握隔著一個浩瀚的太平洋,同美利堅在美洲打上一場立國之戰。

於情於理而言,大楚都不能陷在北方的凍土上面,必須要騰出手去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