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土地財政(第2/3頁)

“眼下內閣財政這一塊著實是一個爛攤子,這一次就算咱們選不上,放給舊黨他們,他們照樣也沒有任何辦法!”

說話的正是財政部右侍郎汪由敦,他臉上帶著些許鄙夷神色:“舊黨那幫子人哪裏懂得什麽叫搞經濟?哪裏懂得什麽叫規劃?”

“哎哎哎——這一次可不要輕敵,舊黨那邊吃虧吃了這麽多年,他們也早就學精了,現在他們不會隨隨便便爛打勞工牌了,他們現在也開始搜羅一些擅長搞經濟的人,還準備在地方上跟咱們比上一比呢!”

盛奇很快就接過了話頭,只是他在說話的時候眉頭卻輕輕皺起,很明顯他對於舊黨那邊還存在很深的戒備心理。

就在眾人紛紛議論只是,宋恩銘的神色卻絲毫沒有任何的變化,他輕輕咳嗽了一聲,卻是讓眾人停止了交談,所有的目光頓時就匯聚了過來。

“好了,延清說的對,這一次國咨院的名單都還沒有推舉出來,現在說推選內閣未免早了點,其實內閣首輔這個位置老夫倒不是多麽在意,倘若舊黨和薛大人有意,老夫退避三舍也未嘗不可。”

“可是……”汪由敦性子有些急躁,他連忙站起身子,想要反駁著什麽。

宋恩銘卻是微微一笑,他揮了揮手,示意讓汪由敦坐下,才緩聲道:“陛下雄才大略,他不在意朝堂所謂的平衡,更不會在意你我這些臣子的選擇,而國事總有人是能夠做好的,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別人總是能看到的。”

“沒錯,宋相說得是。”

劉統勛站起身子來,臉上掛著幾分笑意:“國咨院經過了五年的籌備,眼下名單遲遲未出,說明陛下心中還沒有完全下定決心,這個時候再去打這個主意絕非智者所為,反倒是這一屆真正的關鍵,並不在於國咨院,也不在於舊黨如何,而是在於陛下出的這道題,咱們到底能不能拿出答案來。”

“答案?”

汪由敦臉上流露出一絲失望,“如果簡簡單單就有了答案,老首輔也不至於蒼老至此,眼下財政上的這一攤,似乎找不到新的破局方向了。”

劉統勛放聲大笑:“搞經濟不就是我們新黨的拿手好戲嗎?陛下要在未來十年裏大修鐵路,還要整頓地方,普及義務教育,這條條件件哪個不要花錢?咱們如果能夠提升財政收入,這十年將會直接奠定我等新黨大局。”

眾人聽到這裏不由得若有所思,其中幾人甚至意味深長地望了一眼劉統勛,如果這一屆由新黨職掌內閣,到時候他劉統勛恐怕就是當之無愧的工商部尚書,一旦未來五年真像他雖說能夠有這麽大的成績,只怕五年後他就能正式入閣了。

到了那時候,這位滿打滿算也才四十五,在內閣再幹上五年,就完全有機會接替宋恩銘,成為新一代的首輔。

不得不說,這一通算計不光算到了現在,也算到了未來。

宋恩銘對這些似乎並沒有那麽在意,他輕輕皺起了眉頭,低聲道:“眼下經濟想要找到突破口,只怕沒那麽容易,樞密院今年要攻交趾,軍費恐怕不光不能減,還要適當增加才行,新的增長點也難以尋到啊!”

劉統勛卻絲毫不慌不忙,他看了盛奇一眼,才輕聲道:“恐怕答案就在題目當中,這一次內閣提出的振興地方十五府計劃,其實就是我們的突破口。”

“哦,此話何解?”

“那就要問問淩軒兄了。”劉統勛臉上笑眯眯的。

盛奇的號就是淩軒,因此眾人聽到這話卻是連忙看向了盛奇,等待著他的解釋。

“延清此話之意,莫不是指的我在上海府的施政所為?”盛奇微微思考了片刻,便反過來詢問道。

劉統勛哈哈大笑,輕輕鼓著掌,這種禮節隨著寧渝的推廣,已經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效仿,“淩軒兄所言極是,實際上這一次的破局,便是需要通過上海府的經驗,來逐步向其他諸府進行推廣。”

“可是上海有自己的固有優勢,其他府可沒有全大楚第一大商貿港口,也沒辦法承接那麽多的外貿業務。”汪由敦思考了一番,卻是緩緩搖了搖頭。

盛奇卻是微微一笑,他接過了話頭,輕聲道:“延請兄說的是我在上海府推行的土地財政。”

劉統勛微微一笑,高聲道:“沒錯,當年淩軒兄在上海可是做得好大事,甚至還受到了舊黨的彈劾,連陛下都為之驚動了,由此可見延請兄的能耐。”

“當年淩軒兄在上海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上海地方財政三倍的增長,要知道上海從一開始的歲入就不低啊,因此三倍增長之後,一府之地的財政收入甚至要超過其他的一個省!”

說到這裏,劉統勛也不由得有些感嘆道:“不光是財政收入上的增長,在當年盛兄高升到中樞的時候,就連整個上海都大變樣了,原本的舊城得到了改造,新城巍巍然屹立在東方,連海運碼頭的規模都擴大了不止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