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婆羅洲之變(第2/3頁)

可是即便有後勤轉運節點,即便國防軍在前線的總兵力只有三個師,可是在漫長到無法想象的距離中,依然讓人十分抓狂,因為這三個師的物資供應成本等同於內陸的三十個師,光是槍炮、彈藥、被服、糧食以及藥品的運輸清單,就足以讓人感覺到頭大。

特別還有一點,光是打下來也不夠,如果無法繼續堅守下去,那麽到頭來也沒什麽用,因此從寧渝到樞密院,對於西伯利亞的態度更多還是將它作為一個戰略屏障,通過支持伊麗莎白的方式,來持續分裂俄羅斯。

對於大楚君臣而言,他們的真正戰略重心,始終溫暖濕潤的南方,能夠養活大量人口的南方……

婆羅洲,坤甸。

碼頭上停留著大量的船只,其中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大楚,只有少量的船只是來自英國或者法國的商船,這些船只通常都會滿載著婆羅洲上的出產的香料、水果以及木材,駛向廣州或者是上海,從而獲取大量的利潤。

自從巴達維亞易主之後,荷蘭人的勢力便從南洋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新的南洋霸主——大楚,而相對於過去赤裸裸的荷蘭統治而言,如今大楚對南洋更多是一種從經濟到文化的滲透式進入,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在目前的婆羅洲上,華人的數量已經全面壓倒當地的土著,並且還建立了像坤甸、三發等許許多多典型的華人城市。

“要我說,朝廷就應該早一點在婆羅洲建立郡縣制度,咱們這樣心裏才有底!”

碼頭上此時正有幾個穿著豪奢的商人正在一邊走一邊閑聊,其中一人留著一頭頗為幹練的短發,他對著身邊的人口吐白沫道:“眼下南洋就是一個聚寶盆,你看看有多少好東西被運到了大陸……這每天一船船的,嘿!”

旁邊一名穿著綢衫的中年人卻搖了搖頭,他摸了摸自己手上碩大的綠寶石戒指,不緊不慢道:“老兄,你以為朝廷是傻的嗎?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化為郡縣,就是因為朝廷眼下要好好盤剝婆羅洲,至少得讓它多下幾顆金蛋,如果化為郡縣,可就不能再隨便幹了……聽說坤甸那邊又發現了新的金礦,估計這一次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下南洋哦!”

“下南洋”如今已經成為了大楚的一個熱詞,伴隨著報紙一路傳遍了整個國家,無數人都以為南洋那裏到處都是金礦,隨手就能撿到拳頭大的狗頭金,只要去了就能發家致富——在這種原始的財富刺激下,無數來自大楚的貧民們都義無反顧地沖向了南洋。

就像原本還只是一片荒地的坤甸,過去的時候只有數百名華人,可是到了革新十三年,這裏的華人已經超過了萬人,他們帶著改變命運的心情,留在了這片土地上,為可能會出現的財富兢兢業業地奮鬥著。

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有人撿到了狗頭金,從而一朝發家,也有人從其他行業裏找到了靈感,成為了富商,可是也有人死在了前來的道路上,死在了充滿危險的南洋,甚至死在了同伴的手裏。

當然,更多的人選擇停留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們辛辛苦苦地開墾土地,種植莊稼,並且從這片土地裏獲得財富——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比起內陸而言,也要強出許多,因此倒也沒有人為之抱怨。

“三分天注定,愛拼才會贏。”

這一句閩南商人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可是隨著廣泛的傳播,卻成為了坤甸這邊膾炙人口的一句人生格言,人人都相信自己可以憑借自己的雙手,來改變生活。

“阿公,有客人來了。”

一名穿著用破布拼成衣物的小孩,正一蹦一跳來到一座並不算很大的竹屋前,他對著竹屋裏叫了一通,而在小孩的身旁,則站著一名氣度儼然的青年,他微笑地望著面前的一切,只覺得面前處處都透著幾分簡樸。

過了片刻之後,竹屋的門打開了,一名身著麻布衣衫的中年漢子從中走了出來,盡管臉龐黝黑,身形消瘦,可是依然無法隱藏住整個人身上的那股鋒芒,卻是讓門前等待的青年眼前一亮,他連忙走過來,微笑拱手行禮。

“可是嶽大帥當前?”

那中年漢子頓時面露驚訝之色,他正是當初從西北逃亡的嶽鐘琪,只是在遭遇了年羹堯的背叛之後,並沒有繼續往西北走,也沒有返回四川,而是孤零零地一路逃到了廣州,後來趁著機會潛逃到了婆羅洲,才安頓了下來。

然而如今卻有人識破了他的身份,卻不由得讓嶽鐘琪有些驚訝,心裏更是湧現出一絲殺機,他望著面前的這個青年,凝聲道:“你是如何認得我?”

那漢子卻是爽朗一笑,輕聲道:“實不相瞞,我是影子的負責人寧千秋,至於為何知道嶽家軍?完全只是一場巧合罷了,當初在西北戰亂中,我們都以為嶽家軍已經身故,只是一直沒找到屍身,後來也就放棄了追查,直到去年的時候,影子在婆羅洲布置的探子裏面,有一個人曾經見過嶽將軍,又不巧撞見,這才核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