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同之治(第2/3頁)

寧渝嘴角泛起一絲微笑,程銘這話說得倒有那麽幾分意思,便點了點頭示意其繼續說下去。

程銘得到鼓勵之後,便繼續開口道:“臣以為,如今我大楚經制之軍繼續叫復漢軍,只怕有些不倫不類,不如改名以重申大義,以期名正言順。”

寧渝心中一動,卻是沒有直接贊同,而是笑著望向了眾人,“諸位以為如何?若是要改名,又該改何名?”

“臣以為改名之事已到了緊迫關頭,臣附議。”

“臣亦附議。”

樞密使寧忠義率先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緊接著其他人也紛紛表示了贊同。只是人人在態度上贊同,卻無一人開口建議具體名稱。

寧渝想了想,卻是直接開口道:“朕以為,我大楚軍隊自當以保家衛國,保護我大楚百姓安全以及領土完整為要,不妨可改名為國防軍,以示護衛國家人民之本意。”

“以國防之名,護我華夏萬民。”

眾人全部站立起來,眼神中流露出一種敬畏之情,或許當這沉甸甸的幾個字壓下來以後,將會給傳奇的復漢軍身上,再添上一層偉大的光環。

革新七年五月,在經過了漫長的準備之後,復漢軍正式更名為大楚帝國國防軍,下轄陸軍司令部和海軍司令部,由皇帝寧渝擔任陸軍總司令和海軍總司令,而原來負責軍隊訓練、指揮和戰略規劃的樞密院保持不變。

在保持中樞不變的情況下,復漢軍也開始了自從立鼎以來的最大規模變化,即將原本的野戰軍隊、守備軍體系重新分解,變成了現役、預備役和民兵體系,其中在軍隊編制方面和作戰人員的協調上也重新作出了改變,並劃分戰區制度。

原本人數多達七十多萬的陸軍部隊會被裁撤出現役二十余萬人,主要涵蓋的對象都是那些年齡超標或者是身體有殘缺的士兵,還有一些自願轉出現役軍隊的士兵,他們將會進入到預備役體系或者是直接退伍,進入到民兵體系當中,而那些表現優異的老兵,則會被分流到全國各地的基層政權當中,成為鞏固大楚統治的基層治安官吏。

新成立的國防軍將預計在全國範圍內,優選出十萬人進入現役軍隊,最終實現額定六十萬人的現役軍隊編制,再加上軍方相關的裝備研究、軍官培養、戰時醫院以及相關軍事研究人員,總人數會保持在額定的七十萬人,而這一系列的改編計劃將會在明年徹底落實下去。

而這六十萬人的現役軍隊將由四十個步兵師、十五個騎馬步兵師、三個炮兵師以及兩個胸甲騎兵師組成,他們將會構成目前寧楚的目前現役陸軍,隸屬於陸軍司令部指揮,接受皇帝寧渝的直接任命和指揮,只有在授權情況下,才會聽取樞密院的相關指揮行動。

至於駐守在南京的第一禁衛師和駐守在京師的第二禁衛師,則是直接隸屬於禁衛軍司令部,由皇室進行出資,僅僅接受皇帝的指揮調動,至於樞密院也無權以任何名義進行調動,將會嚴格保護皇帝以及皇室。

當然,以上這些嚴格上都是現役作戰軍隊,而在現役作戰軍隊之外,每個省都會建立一個預備旅,其中每個旅的編制人數只有四千人,按照現役軍隊三分之二的方式發放餉銀,所有退出現役的士兵,都可以選擇保留軍籍,成為預備役的一份子。

他們平日裏無需每天訓練,只需要每個月訓練一至兩次,如果將來爆發大規模戰爭,他們也將根據樞密院的命令完成動員進入現役軍隊當中,在更短的時間內擴充軍隊的規模。

因此,這便是寧渝做出的另一重準備,它跟之前的守備軍比起來,在成本上降低了不少,但是卻加強了對退役士兵的管理,在戰時一個旅接到命令之後,只需要十天時間就能夠擴充成為一個師,而在一個月以內實現完成上戰場的準備。

至於在現役和預備役之後,民兵制度則並不出奇,畢竟從如今的角度來看,漢唐的軍隊就頗似民兵,平時耕收,戰時出征,而且在明清時期,地方上也會組織民兵和鄉兵戍衛邊疆,守護城池,維持治安。

在寧渝的想法當中,民兵更應該成為現役和預備役的補充,因此他並不打算將所有適齡男子都納入到民兵序列,而是將年齡十六歲到三十五歲區間的成年男子,納入到民兵序列,每年只需要服役十天參加訓練即可。

而在陸軍範圍之外的海軍,雖然也正式成為國防海軍,可是本身底子就不太厚,倒也沒有太多調整的地方,不過根據邱澤新提交海軍五年建設方案當中,海軍司令部將會在未來五年內徹底淘汰掉傳統中式戰船,從而確保艦隊的指揮相對一致性。

不過在未來五年的海軍建設當中,大楚海軍則會建設兩艘一級戰艦,十艘二級戰艦以及三十艘三級戰艦以及相關輔助戰艦二十余艘,而額定的海軍相關服役士兵則達到十二萬人左右,即可滿足大楚在未來爭奪南洋利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