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椰城華人(第2/3頁)

當即寧渝笑道:“沒錯,咱們可不能放任他們胡來,既然他們遇到了朕,也就再也沒有這種將來了……”

次日,寧渝很快便召集了群臣,自然是為了巴達維亞的事情進行商議,其中關鍵便是對南洋的處置,以及對荷人殖民地的接管和開發。

沒錯,寧渝可不是什麽真正的大善人,他就跟德弗裏斯說的一樣,之所以占領巴達維亞,目的便是為了南洋的財富和統治,其行徑也並不比荷蘭人高尚多少。

而這次大臣們在聽完了軍方在巴達維亞的行動之後,一個個自然是無比驚訝,沒想到進軍南洋變得如此順利,不過驚訝過後也開始犯了難題,那就是針對南洋的管理,倒還真沒有那麽簡單。

因此在此時的南洋,除了荷蘭人之外,還有西班牙人和爪哇人,特別是當地的土著爪哇人,幾乎占據了巨大部分的地方,他們固然不歡迎荷蘭人,可是也絕不會喜歡上華夏人。

說起此時的南洋,後世很多人對此的了解堪稱少之又少,通常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時代的南洋還處於非常落後的階段,而即便是在這個時代的華夏人來看,爪哇也屬於瘴癘之氣橫行的荒蠻之地。

世人還有記載,爪哇人分三種,一者為華人流寓者,服食鮮華;二者為他國賈人居久者,亦尚雅潔;三者即為本國人,最汙穢,好啖蛇蟻蟲蚓,與犬同寢食,狀黝黑,猱頭赤腳。崇信鬼道。殺人者避之三日即免罪。父母死,舁至野,縱犬食之;不盡,則大戚,燔其余。妻妾多燔以殉。

說白了,在華夏人當時的思考當中,這地根本就不是正經人待的地方,對於這個地方也沒有太多的興趣。

不過好在經過了幾年的時間,大臣們被皇帝已經調教的差不多了,那種傳統的士大夫早就已經被清理出了朝堂,因此倒沒有人不識趣地嚷嚷著什麽勞師遠征徒費錢糧的酸腐之言,可是大家也有些迷茫,像這種地方要了到底有什麽用?

“你們應該都知道,朕就算是打仗,也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就算沒有短期利益,也是有著長期利益的,所以你們認為要來無用的南洋,在朕看來卻是一個大大的寶地。”

寧渝臉上微微帶笑,望著眾人輕松道:“西人不遠萬裏來到我華夏疆域,為的自然是財物,就比如荷人之所以花費這麽大的代價占領南洋,又在巴達維亞建造堅城守護,所為者便是南洋之富。”

“南洋何處為富?朕以為,一為貿易,二為香料,三為黃金。”

“所謂貿易者,便是因為南洋擁有地理優勢,乃歐亞貿易之必經之地,前番已經同你們說過馬六甲之重要,自處也不再多論,因此此地務必須為我大楚所有。”

“所謂香料者,便是因為南洋多產香料,更兼有蔗糖種植之利,絕非貧窮之地,若是我大楚徹底掌控南洋,將來亦可填上一處香料產地以及蔗糖產地,貨於西人也好,還是轉運到內地也罷,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所謂黃金者,便是更好理解了,南洋並不產黃金,可是只要我們能夠直接通過南洋將貿易觸達到歐洲,便可借助茶、大黃、香料以及瓷器、絲綢等物,換回大量的黃金。”

隨著寧渝的這番介紹之後,眾人面面相覷,他們還真沒想到小小的南洋居然有這麽多值得說道的地方,聽皇帝的意思,好像還真的挺能賺錢的。

崔萬采一早就知道了皇帝的計劃,當下便很好的承擔了一個托的身份,“陛下,倘若此地如此重要,我大楚是否當行郡縣?抑或是封君?”

眾人卻是有些矛盾起來,像這麽好的地方,若是封給封君好像也有點不劃算,可是一旦真正進行郡縣,那麽會不會管理不過來呢?

寧渝卻是笑了笑,輕聲道:“若是他地,朕倒想幹脆以封君了事,可是巴達維亞本身就是華人打下來的城池,可見當地華人基礎雄厚無比,如此倒可直接行郡縣,設南洋布政使司以及南洋按察使司,且設省大理寺,加都護府之設,專司攻略南洋各方土著之重任。”

沒錯,寧渝並不願意在南洋進行都護府,之所以跟緬甸有不同之處,完全是因為他看不起爪哇人——因為相對於這個時代的緬甸人而言,爪哇人算是比較容易對付的對象,還不至於讓大楚的封君去擴張。

關鍵還有一點,南洋本身華人移民眾多,天然就具備實行郡縣的條件,與其他地方比起來自然有很大的優勢,而且一旦實行郡縣制度之後,能夠更有利於中央朝廷對南洋的把握。

說到底,大楚在北方的擴張更多是一種主動防禦性質,需要盡量用地利的方式阻止俄人在北方的擴張,以保全國土戰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