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未盡之處(第2/3頁)

在原來的模式當中,內閣雖然無法對樞密院的一應行動指手畫腳,可是對於軍方的花費要進行嚴格審計,這一步本身就是寧渝自己親自定下來的,因此這一步並沒有修改,但是主要增加了一條,那就是皇帝本身的手諭也可以直接下令,只需要事後進行審計核算。

多了這一條之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軍費的暴漲——隨著復漢軍在北方的諸部深入之後,軍費開支自然也在逐漸暴漲,盡管動用的兵力只有五萬人不到,可是後面維持後勤線的民夫卻足足有二十多萬人,大量的後勤支出自然便在進一步壓榨軍費開支。

其次便是針對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的政策問題上,大楚在前期為了促進休牧制度,自然也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資源進去,只有等過幾年之後,或許才能真正停止這種資源輸送,將蒙古徹底融合在大楚之中,從而實現反哺。

當開支不可抑制的暴漲之後,年度的財政開支計算上,自然也就變得非常不好看,即便革新六年預計的年收入會比革新五年增長百分之二十,能夠達到八千五百萬銀元左右,可是支出卻增長了百分之六十,瞬間達到一億兩千三百多萬銀元,財政赤字多達三千八百萬銀元之巨。

如果按照內閣原本的意思,便是停止在北面的戰事,縮減軍隊的開支,然後在保障工業化的基礎上,盡量實現收支平衡,可是隨著皇帝的這一番堅持,也只能進一步擴大財政編制,從而滿足多方面的需求了。

當然,問題也就來了。

皇帝你想大幹快幹,不想磨磨蹭蹭,那錢你來出吧。

可如今都已經到了革新六年了,大楚從原來革新元年的三千多萬兩銀子的財政盤子,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將歲入增長到了八千五百萬元,在全世界都能算得上第一。

發展工商,改革田稅,發行國債,鑄造金銀幣,設立印花稅,連股票交易所如今都已經實施起來了,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寧渝其實把能做的和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而正是在這麽多的措施面前,才得以讓財政收入實現倍增,可是這也說明,大楚在現有環境下可以被挖掘的財政空間已經不多了。

“寅吃卯糧的法子已經用的差不多了,縮減開支的法子也縮無可縮了……”

寧渝望著面前的輿圖,不由得在心中喃喃自語,他在統治這個國家以來,越發感受到治國之艱難,可是一想到歷史上所發生的一些事情,卻是不免又有些疑惑,當即便派人將恩斯特找了過來。

恩斯特如今體態豐滿了許多,他穿著一身緊巴巴的官服,當下便直接跪下行了禮,然後笑道:“皇帝陛下如今派人前來,想來是有大事需要商議了。”

“沒錯,朕找你來著實有些疑惑需要去了解!”

寧渝當下也絲毫不客氣,輕聲道:“恩斯特,相信你對大楚應該已經有很深的了解,朕如今想問你一句,我大楚財政事可還有未盡之處?”

“未盡之處?自然是有的,可是有些措施大楚並不具備實施的條件,也無實施的必要。”恩斯特微微一笑,他眼下對皇帝的秉性還是非常了解了。

寧渝輕聲哼道:“恩斯特,你果然越來越像一個華夏人了,說話都開始拐彎抹角了。可是你要明白,朕也不需要這樣的臣子。”

恩斯特聽完皇帝這番話,頓時不由得苦笑起來,他輕聲道:“陛下所問之意,臣心裏自然是明白的,只是臣有實言,若以大楚之制度與歐洲各國之制度相較,並不相差,只是各有不同罷了。”

“陛下之所以有疑問,便是因為在財政結構上中西方是有典型的差異。”

“就以英國舉例,他們的財政收入結構是以納稅收入加上國債收入,因此除了向普通百姓收稅之外,他們的政府本身也能通過經營的方式進行擴大收入基數,而大楚如今雖然也開始發展工商,推行國債,可終究時間較短的緣故,眼下都還處於播種的階段,並沒有到收獲之時。”

恩斯特侃侃而談道:“在稅收結構上,英國政府目前是有對財產和收入進行直接征收的所得稅和動產稅,但是華夏目前很難推進,除了土地本身的田稅之外,像房屋稅、牛羊稅、個人收入稅,由於管理的原因,沒辦法成為國家的稅源。而即便是目前陛下很重視的工商行業當中,稅收制度也很難進一步細化,在這一點上,陛下似乎有些走入了歧途。”

寧渝頓時有些詫異,反問道:“朕於此節可有何處不妥?”

“陛下在對待工商行業的發展上,一直都是比較鼓勵的,而且也加大了征稅的力度,可是這些並不夠,對於國家而言,鼓勵工商發展不等於放縱工商,像英國政府本身只是給工商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是在針對商品流通、銷售和收入三個主要環節上,都有明確的稅制,可是這一點是目前大楚還沒有進一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