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真正的救世主(第2/3頁)

伊麗莎白公主微微沉默,她在經歷了這麽一次突然的大變之後,整個人表面上好像還是如同往常一般開朗,可是在這種無助的時候,卻依然透著幾分迷茫,讓人看著就不由得從心裏產生出幾分憐憫,以及想要把她擁入懷抱中的沖動。

“我明白,我身上流著彼得大帝的鮮血……可是,如今的我,卻連自己的命運都無法左右,上帝啊,為什麽我不是一個男人?”

伊麗莎白的眼神中透著幾分悲傷,她的性格實際上要比彼得二世要更加剛烈,可是身為女兒身的她,縱然能夠讓整個歐洲的男子為之傾倒,可是也難以提起長劍去戰場上搏殺,這讓喜愛各類打獵以及騎馬運動的她常常為之遺憾。

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權臣在俄羅斯帝國內互相絞殺,而身為羅曼洛夫家族的皇室,則只能成為野心家們利用的棋子。

而對於伊麗莎白來說,更令人悲傷的並不是淪為棋子的命運,而是即便作為棋子,她也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結果,至少現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她的表姐安娜,而不是她。

老伊萬輕聲道:“公主殿下,你的命運或許從大帝去世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如今的你,需要思考的只是怎麽活下去。”

“老伊萬,我不知道你們到底是什麽人,可是我不僅僅只想活下去,我還要奪回皇位,將那個該死的賤人殺掉——”伊麗莎白咬著嘴唇恨恨道。

老伊萬意味深長道:“你要明白,安娜現在可是在滿世界找你,現在你可沒有殺她的能力,或許你需要其他的幫助。”

“比如你們?老伊萬你不妨可以跟我說一說,你們到底是誰?”

伊麗莎白的眼神中帶著些許希冀,實際上作為彼得大帝的女兒,她一點也不蠢,明白自己具備應有的價值,只是在此之前,她需要了解是誰在幕後主導這一切。

瑞典人?法國人?還是普魯士人?或許是海峽對岸的英國人?

作為歐洲最閃耀的明珠,伊麗莎白並不是一個天真浪漫的女孩,她過去的經歷也十分復雜,當年彼得一世還在的時候,為了聯合法蘭西,就曾經打算將她嫁給法王路易十五,只是當時的法國在外交上並不打算跟俄人保持過分親密,因此這才拒絕掉了這樁婚事。

而後彼得一世便降低了要求,準備進一步拉攏普魯士,打算在普魯士諸邦公爵裏面給伊麗莎白找一位丈夫,當時基本上選定了荷爾施泰因公國王子卡爾·奧古斯特頭上,可是這位王子並沒有多少福氣,還沒有訂婚就已經先一步去世了。

命運的玩笑使得伊麗莎白並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而彼得一世就已經去世了,繼位的葉卡捷琳娜一世則面臨了許多挑戰,她也就無法顧忌到女兒的婚事,以致於伊麗莎白一直都沒有嫁人。

因此,伊麗莎白作為從小在君主之間的陰謀中泡大的公主,她幾乎傳承了彼得一世相當一部分的才略,也並不會對這些政治上的東西而感覺到排斥,反而她現在更想親自參與進去,從而實現自己的復仇。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她的婚事也好,還是她的血脈也罷,甚至是她自己的身體,都可以作為代價付出去,只要能夠得到充分的回報。

老伊萬並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頗為好奇地反問道:“據說當年有人建議,讓你嫁給彼得二世,來解決皇位的傳承問題?”

伊麗莎白眼神中閃過一絲惱怒,冷哼道:“只不過是一些無聊人士的無聊建議罷了,我是小彼得的姑姑,怎麽可能嫁給他?”

話雖然是這麽說,可是伊麗莎白自己心裏明白,在去年的時候,她距離皇位真的只有一步之遙,或許當時這個荒唐的建議被真正履行,自己的命運也不會變得如此無助。

前面說過,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上位是一次政變的結果,而彼得二世的繼位同樣也深陷在宮廷陰謀中,因為當時尚未去世的葉卡捷琳娜,還有作為改革派的緬什科夫及其親信們,其實更加希望將皇位傳給伊麗莎白,以此好延續改革派的政權。

然而,當時的普遍輿論卻認為彼得大帝的唯一合法繼承人是他的皇孫彼得親王,因此便產生了侄兒和姑母兩派,而彼得一世原本的兩個妻子家族之間便產生了嚴重的內訌,於是當時的奧斯捷爾曼便提出了一個荒唐的建議,就是讓只有十二歲的小彼得去迎娶自己十七歲的親姑母伊麗莎白。

不得不說,這個建議足夠瘋狂且大膽,因為他們的血緣實在是太近了,就連後世某個島國都不敢這麽拍的劇情,卻被俄羅斯最高大臣堂而皇之提出,甚至為了給這種近親結婚辯解,竟然不惜援引聖經上關於人類最初繁衍後代的傳說,以致於還沒有死掉的葉卡捷琳娜一世都感到羞愧難當,直接給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