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人人如龍(第3/3頁)

仁義也分大小,若說當朝首輔崔萬采,不忍見到天下百姓因為朝廷急政而困苦,不得不向皇帝進行勸諫,甚至不惜自家性命,堪稱傳統意義上的仁者。

可是這樣的仁義是脆弱的,甚至是渺小的,因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像這樣的仁人從來都不會缺少,他們即便博得天下美名,可終究改變不了大勢,在時間和世俗力量的沖刷下,最終也僅僅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可是皇帝寧渝的仁義卻不同,他希望能夠讓華夏子民徹底擺脫歷史的循環,徹底解開這一道千年也難以解開的謎題,更希望讓百姓能夠在未來真正得到平安和簡單的幸福,而想要做到這一點,他就需要不斷的去逼迫自己的子民們。

用一個很通俗的比喻來說,就好像面前是一輛散發著腐朽氣息的破舊火車(汪景祺已經見識夠火車),而前方則是懸崖,可是火車卻依然在固執地向前沖去,任何膽敢攔在前面的人,都會被火車一頭撞倒,攆成了肉泥。

當所有人還在喊著不要添煤,讓它開慢點的時候,只有寧渝一個人跳到了駕駛座椅上,竭力地改變火車的方向,甚至不惜將火車開離原來的軌道。

因為皇帝明白,再這麽開下去,即便不再添加煤炭,火車也會憑借著自己強大的慣性沖到懸崖當中,因為方向根本就是錯的……

真正能救火車的,只有去改變它前進的方向,哪怕脫離傳統的軌道!哪怕被徹底摔落火車而被撞死!

“天下,絕非皇帝一人之天下,也是天下萬民的天下!”

“我等身為天下萬民,又豈能袖手旁觀,只讓陛下一人去為之冒險?”

汪景祺神色中再也沒有了迷茫,反而透出了無比的堅定,他重新攤開了面前的宣紙,然後用毛筆沾滿了濃墨,在上面寫上了一行行文字。

“陛下願以三十年之功,重塑我華夏之體魄,我輩豈能進行阻攔?不但不該進行阻攔,反倒更應該主動一解陛下之困憂,天下之困憂,為百姓們謀得一個盛世!”

……

數日之後,南京城中《清流報》終於恢復了最初報道大楚新政的火爆,幾乎人人都揮舞著手中的銀元,冀圖於搶到一張最新的《清流報》,甚至有不少人徑自在茶館,在廣場,乃至於在路邊就開始大肆誦讀。

寧渝心心念念所期盼的人人如龍,終於生長出了一個茁壯的幼苗,它雖然還很小,可終究經歷過了風雨的洗禮。